第二天,二月初二。
天都山,西华寺。人声鼎沸。
一大早,张三两人便被一阵晨钟吵醒。懒洋洋起来的张三问张倩:“为何你小时候住在西华寺边上?”
张倩答道:“我妈妈信佛,她常说:‘凡事皆有因果,今生之孽障定有往世之恶行,所以要虔诚礼佛,用梵音净化心灵,为来世修行。’恰巧我舅舅正组织人马在天都山修筑宫宇,便应妈妈的要求派人为她在西华寺后面修建了这间小房,在照顾我之余静心修行。其实我们很多族人平日里都住在这天都山的宫宇里,妈妈并未出家,只是不想跟他们待在一起,想远离那些俗事,专心持念阿弥陀佛。”
张三疑惑顿解,说道:“照此说来,你们跟西华寺应该非常熟悉?”
张倩道:“是啊,西华寺跟部族关系紧密,许多和尚便出自族人中颇具慧根之人,里面许多人我都认识。”
张三道:“既然如此,你仍然女扮男装,我们好看看西华寺今天到底有何密谋。”
两人便保持昨日的邋遢打扮,走出小房慢慢地来到西华寺,混迹于人群中。
此时,寺内人群如潮,在知客僧的带领下纷纷走出寺门,下到半山那个高山天湖。
一夜刚过,但见湖中心已经矗立起一座雄伟阔大的木台,木台正中央又建有一座三丈见方的擂台,上面插着一面“天都山会盟”之大旗。自石桥到湖中心约有数十丈距离,其间简单的架设木桩、铺设木板以相连。
待知客僧有条不紊地将群雄逐一安顿好后,西华寺一群身着黄色色袈裟的武僧健步行来,在群雄外围错落有致地站立。
张三两人混在其间,略一查看,便见群雄虽然三三两两地分布,但隐约能看出各大门派的界限,而自己正处在一些闲云野鹤的豪客之间。
正沉思间,周围忽然静了下来,只见十名老僧缓缓地步上石桥,来到木台,最终在擂台前站定,最中间那名老僧相貌威严、眉毛白中间黑。十人自有一股气势,全场为之肃静。
最左边那名老僧上前一步道:“各位施主,老衲谨代表西华寺,对各位长途跋涉来到天都山深表谢意。下面有请本寺主持悟行方丈。”随后他便自顾退回原处。
张倩悄声道:“这人是西华寺的知客院首座悟能,专门负责迎来送往。悟行以前是西华寺监寺,协助悟知方丈处理各项事务,不知现在他怎么做了方丈。”
这时,最中间那名老僧即悟行方丈口宣“阿弥陀佛”,阔步向前道:“众位施主,本寺地处陇右,多年来因远离中原而不问红尘。此次召集江湖同道,两教四寺十余门派俱都派人千里奔行而来,此乃本寺数百年未有之盛举,老衲深感荣幸!”
张三心道,这悟行方丈八面玲珑,不像个潜心修佛之人,倒是醉心于这种虚拟俗套。
悟行方丈接着说道:“千百年来,江湖上形成了百十个门派,最具号召力的自然是两教四寺。正一教和阴山教自不必说,如今正是江湖的泰山北斗;少林寺、天台寺、灵光寺、南华寺亦不必多言,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就是其余门派,哪个不是历经风霜砥砺而来?即使并未天下出名,那也是一府一州的龙头老大,讲究的就是一个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