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家丁手里灯笼的映衬下,黑衣姑娘的大泪珠,像一颗颗昏黄的琥珀,噗嗖噗嗖的飞散在夜风之中,吧嗒吧嗒的砸落在泥土之上。
黑衣姑娘的面部表情,除了恨还是恨,她恨啊,她恨死了那个男人,恨死了那个在自己身上肆意妄为的混蛋。
黑衣姑娘用食指指着吴漾,带着哭腔道:“淫贼!过来受死!”
要是正常情况下,黑衣姑娘绝对是拿着剑指着吴漾道,而不是用手指。用剑的话,气势会盛气凌人百倍,更能吓破吴漾的胆。
都怪自己粗心大意,以为就是取个册子,也不是什么危险的任务,就把剑留在了闺房的茶几之上。如今造成如此局面,恨啊。
还是荀老那句话,粗心大意,关键时刻会要了小命,何况是清白。
当众人听到黑衣姑娘对吴漾大喊“淫贼”,都是面面相觑,难以相信,这么一位正气凛然的美男子,怎么会是淫贼呢?
吴漾确实长得正气凛然,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绝对是绝佳的领袖气质。
事实上,吴漾骨子里也确实是一个正气凛然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表里如一之人。
他的表里如一,不仅表现在粉外衫和粉内裤同是粉色的表里如一,他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气质也是表里如一。
虽然,吴漾的一些行为确实猥琐了些,可是那是人之常情。
吴漾的心是绝对的没有瑕疵。
如果某个时刻,吴漾的行为真的如同禽兽,那么那时,他的目的绝对是单纯的,善良的。
有人禽兽是为了满足兽欲,而有人禽兽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形同禽兽而已,内在真诚。
这就不得不谈论一下,论心与论迹的问题了。
接下来,是吴漾上辈子读杂书之后的一些见解。
自古以来,心与迹的争论就没有休息过。
举个例子,同样是杀人,有人是为了过瘾,而有人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那么,这两人的动机显然就是不同的。
如果两者同时落了网,前者好处置,而后者就需要商榷了。
该怎么样对待杀了杀父仇人的人呢?
论心者指出,杀父之仇,不报不足以为人,此人应该无罪释放。孔子不都说了么,遇到杀父仇人怎么办?二话不说,上去就是干!
论迹者,当然就是杀人偿命,管你是为了什么,按程序走,按法律办。
这个话题,可参考那个辱母案。那个杀了辱母之人的少年,究竟有没有罪呢?当时掀起了社会广泛的谈论,有人说有罪,有人说无罪。不过,至于后况如何,热度过后,也就没人注意了,吴漾也不知道。
可是呢,如果按论心断案的话,要求是相当的高。
要求断案者必须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圣贤,有公心,有手段,这样的话,断案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而如果断案者心存不轨,就极容易营私舞弊,助纣为虐。
可是,自夏商周三代以下,圣贤已成了濒危物种。
不然孔子也不用那么奔波,孟子也不用无可奈何的跟那些人辩论了。
孟子根本不想跟人辩论,可是没办法,傻逼太多,一看到傻逼,就想说两句。
这样,就有了四书之一《孟子》的流传。嗯,这是吴漾对《孟子》形成原因的推论,感觉不对的,别骂他。
由于论心的不可操作性,后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论迹。
论心的时代,参考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