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福州城的时间只有十天,十天后,王政就要赴任建州刺史,或许他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又或许他将以一州之地开始他的十国霸业征途。
在启程赴任建州刺史之前,王政决定利用这十天的时间,通过翻阅书籍,或者咨询随从先生翁老,理清这段历史的大体脉络,为日后的霸业征途筹划一个完美的争霸路线。
从唐朝末年开始,天下就兵祸不息,民不聊生,百姓们频频摇旗起义,节度使纷纷割据称王。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卷入这个乱世之中,谁也不能得以幸免。
唐乾符年间,此时都城长安城内的皇帝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名叫李儇。
在浙西杭州府石镜镇,有个名叫钱镠的年青人看到朝廷颁发的招兵告示后,就参军了。很快,他受到石镜镇将董昌的赏识,被任命为石镜镇副将,年仅二十四岁。
当时,黄巢率军在河南一带与朝廷军鏖战之后,兵锋南下,直取淮南和江西。朝廷及时任命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负责在江南一带把黄巢彻底摆平。
高骈曾任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和西川节度使,威望极高。连凶悍强劲的南诏军都能搞定,更何况是黄巢的那帮盐贩子。果然,黄巢屡次在江西一带被高骈击败,被迫转入浙东山区,开辟山路七百余里,进入闽地境内。
黄巢没有久留闽地,率军继续南下,进入岭南地区。仅仅占领岭南一个多月后,黄巢军开始了北伐之路,再一次挥师中原。黄巢率军沿湘江顺流而下,很快攻占数十州县。
朝廷再次进行大规模的调兵遣将,要求忠武军节度使薛能派兵在淮西一带巡视。忠武军节度使管辖许、陈、蔡三州,治所便在许州。薛能派出了麾下的牙将秦宗权出兵淮西,顺便监视黄巢的动静。
但秦宗权并不安分,率兵攻占了蔡州城,还在蔡州城招兵买马。这时,一个名叫马殷的年青人看到了招兵告示,加入了秦宗权的队伍,并听令于忠胜指挥使孙儒。
正当秦宗权准备出兵攻打许州周岌时,黄巢的大军已经挺进中原了。黄巢要率兵渡过淮河,攻打东都洛阳,必须得经过忠武军的地盘。
面对黄巢大军的来袭,秦宗权固守蔡州城,经过数次激战,打退了黄巢军的进攻。然而,黄巢改由采石渡江北上,沿着洛阳、潼关一线,一路高歌猛进,攻破了朝廷的都城长安。黄巢宣布建国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
都城被攻破,李儇在田令孜的安排下,出逃至汉中,并广发勤王诏令。高骈响应李儇的勤王诏令,兴师动众地召集了八万精兵强将,二千艘战船,扬言要誓师西征,却又迟迟不肯出兵。
高骈并非诚心勤王护驾,就在大唐朝廷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一个宦官挺身而出了。他叫杨复光,是内常侍杨玄价之养子,从小便以宦官入内侍省,是少有的太监将帅。
李儇任命杨复光为京城西南面行营都监,杨复光于是到忠武军一带,说服周岌和秦宗权一起勤王、对抗黄巢。秦宗权当即表示跟随杨复光出征。于是,在汝州一带,杨复光率领的各路勤王大军击败了黄巢军队。
朱温是黄巢手下的大将,曾任同州防御使。由于受到猜忌排挤,朱温审时度势,选择了投降朝廷,并被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
在各路藩镇围攻下,黄巢大军节节败退,军中的大量将领投降朝廷,长安城的军粮也消耗殆尽,黄巢被迫撤离长安,向东流窜。
黄巢手下的猛将孟楷率数万精兵东进河南的蔡州一带,秦宗权的蔡州军被迫退入城内固守。此时,黄巢的十五万大军全部进入河南境内,到处攻城略寨。
秦宗权识时务,投降了黄巢,两路大军于是合并一处,共同攻打陈州。陈州守将赵犨善于守城,黄巢和秦宗权的数十万大军,连续围攻了将近数百天,也没能把陈州攻破。
随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各路援军五万多人,出兵救援陈州,黄巢同李克用交战数次,屡次惨败而归,手下将士几乎伤亡殆尽。最后,黄巢率领最后的残部逃入山东泰山狼虎谷,被部下所杀。
黄巢死后,秦宗权的蔡州军继续攻城略寨,自关中至青、齐,南至荆、郢,北至卫、滑,皆麕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光州的王绪自知不是秦宗权的对手,早早归顺了秦宗权,被秦宗权封为光州刺史。当时,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就在王绪的队伍里,王潮被王绪任命为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