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刺史府兵器库出来,王政想到了军队的编制问题,眼下城中的五千多名将士还是沿用西岩山的编制,将领中只有老将包洪实一人是副将,其他三位将领都还是校尉。王政决定更改一下编制,想起先王王审知的亲军就被编为了控鹤和拱宸二都。于是,王政立即召集了四位将领,在刺史府商议改编事宜。
商议之后,最终得出一致的结果,将现有的五千名士兵归为衙内军,以每军二千五百人编成两个军,名号分别命为拱宸军和控鹤军。
随即,王政任命副将包洪实为控鹤军都指挥使,升陈望为副将,并任命为控鹤军都指挥副史,升张汉真为副将,并任命为拱宸军都指挥使,升黄仁讽为副将,并任命为拱宸军都指挥副使。
各军之上,他日若是招募了新兵,或是合并了其他州县的将士,便以十军编为厢,任命厢正副都指挥使各一人。
各军之下,每个军编出五个指挥,每个指挥五百人,分别任命正副指挥使各一人,由各军的都指挥使代王政全权任命。
指挥以下,每个指挥编出五个都,每个都一百人,分别任命正副都头一人,由各指挥的指挥使代王政全权任命。各都以下,每都分成两队,每个队五十人,分别任命正副队正各一人,由各都的都头代王政全权任命。
各队以下,每队再分出五个伙,每个伙十人,分别任命正副伙长各一人,由各队的队正代王政全权任命。
任命文书即签即发,收到文书的将士随即到刺史府报到,接受王政和上级将士的任命。过程井井有序,逐上而下。
一切任命就绪,王政领着四位副将走出刺史府,登上建州城的城墙巡视,对城池的战略防御性进行一次勘察。
老将包洪实继续凭借自己熟读兵书且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开始向王政和各位副将夸夸其谈作为战略性军事筑城体系的城池。
首先,城墙的高度最好能有六丈,城门要用坚厚的大木制作,蒙以金属外皮,使之坚固难破。城门上建有城楼,以便守城将领在战时登城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
城门外或是城门的内侧要增建半圆形或长方形的瓮城,增强城门防御韧性,瓮城与正城门等高同厚,城墙的一侧或两侧开有偏门,既方便城内外通行,又不让城外的人直窥城内,具有屏障城门的作用。
羊马墙是筑于城外离城墙十余步的城壕内岸之低矮挡墙,通常是与城门对应而筑,自城门向左右两侧延伸一定的距离,每段羊马墙都开有一道正对壕桥的门,起作用与城门类似。女墙,在各种城墙顶端外沿建筑的一种薄型挡墙,高约五尺,大致与士兵的身高相等,中间有发射箭簇的射孔。
敌楼、战棚和弩台,这些都是在环城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从城门开始向左右两侧延伸,每隔一定的距离建筑一处,在城墙拐角处的敌楼称为团楼,每处可容士兵一二十人,并设置床弩、抛石机、滚木檑石等重型摧毁兵器和器械,构成重点防御,并与布列于女墙后面的士兵一起,形成点线结合、互相策应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又与护城河、羊马墙、各城门和瓮城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城池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