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很好,当然是打道回府了。马上天都要黑了,学校里的开水时间也要到了,要是错过了明天一天喝的水就成了问题。周品正非要送过去,理由是东西太多了她们俩拿不下。可不是!她们从家里带过来的不算,光周品正这边就有两个大包裹,里面的东西要是只给杨小贝一个人用,到明年也用不完。
杨小贝当然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搬到宿舍里去。太扎眼了,宿舍里人多口杂,到时候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子。她只是挑选了部分急需的日用品,其他的包括衣服鞋子一概没有拿,说好先放在这边,等下次来拿。这下东西就不多了,往她们带来的包裹里一塞,就搞定了。于是杨小贝谢绝了周品正的相送,不想他到时候一个人回来,天黑了又下雨,路程也不近,何必这么折腾?
说到底他们都不是矫情的人。既然杨小贝执意不让送,周品正就赶紧把自己的那双雨鞋洗好后让杨小贝穿起来,“大是大了点,总比没有穿强,”晚上气温更低了,他还是担心杨小贝着凉。又歉意地跟易慧芬说家里只有一双雨鞋,十分不好意思。
这算多大的事?不过半个钟头的路,而且县城周边的路况好多了,没有什么烂泥路。要的舍得鞋子也可以穿着布鞋走过去。不过易慧芬无所谓,她催促杨小贝赶紧把雨鞋套上,再磨磨唧唧真的要打不上水了。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周品正,俩人一路无话,赶到学校的时候才发现,宿舍的人就只有她们俩没有到了,谢大姐迎过来帮她们接过行李,担心地说,“怎么现在才到天都黑了又下雨,我都担心你们是不是走岔路了呢!“她记得易慧芬她们乡也不是最远的,怎么人家更远的都到了半天了,这两个还是没有到。
“不好意思,让大姐替我们操心了!我们下午就都了,因为都淋湿了,就到亲戚家洗澡换衣服,顺便吃好晚饭才过来的。”易慧芬很感激谢大姐的牵挂,特别是发现她已经帮自己把开水都打好了,更是感谢不已。
谢大姐都快四十岁了,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之一。她原先是乡下的接生婆,以前叫“产婆”,也是祖传的手艺。现在来参加学习班,也是乡上特地安排的。农村里没有到医院生娃的习惯,现在更没有围产学,产前检查这么一说。大家都是怀上了就等着生,发作了就去请接生婆。现在还没有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以前更是生的多,随随便便生了足球队、篮球队的根本不是个事儿,哪有那么多讲究?农忙起来,产妇把娃生在田里也是常有的是。
不过传统的接生婆都是口口相传的本事,要说科学手段那是一点都没有,因此这个时候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危险系数还是蛮大的。现在国家要求所有的接生婆都要参加培训,掌握一定的妇产科知识,保证能在第一时间讲产妇和小孩得到正确的处理。因为谢大姐读过初中,所有作为重点培训的人才被推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