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天,李慕华几乎没有打开过几次F900,没有想象中的沮丧,也没有无趣。
相比之前,多了一分踏实少了一分狂想。
因为理论的一片空白,李慕华清楚知道现在的他连实践都做不好,所有的大师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没有谁可以跳过理论一蹴而就。
即便是斯蒂芬、诺兰、爆炸贝这样的大导演也是学完理论之后,才从短片、广告、MV一步步过渡到商业电影,最后一飞冲天。
这就更别提国内导演了,哪一个不是电影学院寒窗苦读才换来一次次很小的执导机会。
妄图用钱直接过渡到大片,这显然是痴心妄想。
想通后,李慕华唯有疯狂充实自己,才能对得起重生后说出的豪言壮语。
所以此刻的李慕华,正窝在书房中冥思苦读,而摆在他面前的则是一本本厚如砖块的大部头。
《电影是什么?》《光影交错论剪辑的魔力》《镜头的运用》《制片与市场》《数字特效前沿技术》
……
其中有从关虎那拿来的全套北电导演系教材,也有从市场购买的其它电影书籍。
——华夏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李慕华读书读累了,拿起的杂志《看电影》封面标题,人物则是今年票房破亿的《生死抉择》男主角扮演者王青祥。
到黄金时代了吗?
李慕华觉得还没有,就算到了也只是初级阶段,模仿和培育市场阶段。
以前电影是国家拍,工资国家发,现在电影是都可以拍,工资市场发,这便让华夏商业电影市场迅速起步扩大,
那么从无到有跟谁学?
自然跟老大好莱坞学。
02年《英雄》在成功开启华语电影商业化之路的同时,也迎来市场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欢欣鼓舞高喊“我们已经追上好莱坞”,也有人嗤之以鼻大骂“剧情脑残,特效五毛”。
但不管怎么说,《英雄》、《十面埋伏》还是将华语电影硬生生推进到亿元时代。
更大的贡献则是培养起大批愿意走进影院消费的群体。
从此,明星、大片、特效、亿元成为所有电影人口中的圣经。
少有人再去关注剧本、剪辑、灯光这些基本要素。
但很快这种粗糙的模仿方式观众不在买账。
《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三弹齐发,华语电影跑步冲向烂片时代。
各种生硬剧情、面瘫演员、无聊特效一次次挑战着大众底线。
评价也如过山车般凶猛下跌,从不错、还行一直到垃圾、闪瞎我的狗眼。
对此,导演们还特委屈,以前我也这么拍啊,而且为了做特效还追加了千万预算,你们这是对电影特效的审美疲劳,不是导演的错!
反观剧情,则变得无足轻重。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夜宴》居然改编自世界名著《哈姆雷特》,《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雷雨》。
这时大众才一口老血喷在屏幕上。
!?
去你老老的,我们看的是同一本小说?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同期我们的观众爱看什么电影呢?
《指环王》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蜘蛛侠》、《变形金刚》……
所以说,李慕华觉得黄金时代言之过早,模仿时代更为恰当。
又是一下午过去,啃书快啃吐的李慕华躺在床上整个人昏昏沉沉,无数杂乱无章的文字像蝌蚪般浮现于脑海中。
书上很多东西也彻底颠覆了他片面的认知。
比如导演需要用到相当深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李慕华在学校中算得上是个天才,但前世考入水木大学也是勤奋努力换来的,他从来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也不是什么过目不忘。
想着以后还要捡起数学,李慕华一阵头大。
烦死了!
文科还是理科?
还有那么多书要看,给我个金手指吧!
三秒、五秒、一分钟过去。
没有天降神雷,也没有狂风骤雨,周围亦如往常的平静,带不起一点波澜。
李慕华闭上眼睛,开始思索接下来要做的事。
关虎的翻身之作快开拍了,而且还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必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