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才子,以诗词看人,能作诗词者,作好的诗词者,视为人才。若能将这份诗词引出胸中抱负,能论国事,抒发己见,便能考取到功名,当官上任。
特别是这个宋朝,文官强于武官,只要你有思想有见地,拿个一官半职,不是问题。
只是宁贤没有考功名的想法,再说了,系统身上绑着,他还乐得开青楼逍遥自在。
这是他的看法,落在他人眼中就不同了。
“没想到宁兄不仅是音律大家,胸中文墨在下也是拍马不及啊。敢问两首词作为何名,在下定要记入见闻策,与人细品。”萧文清眼里已经没有那个老儿了,只有宁贤,只有那两首词。
这火烈热切的眼光,看得宁贤不自在,但他也无奈,苦笑道:“你且当听则听,不必如此,前词可为‘望江南,江南月’,至于后词,词牌名可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好!”
萧文清将折扇拍在另外一只手中,退后两步与宁贤深深弯腰,又与那老者作揖,便加步离去了,他得赶在脑海中还记得词的情况下赶紧回去写下来。
其他人口中纷纷念叨着宁贤的词作,一步三回头,摇头品鉴,脸上红光满意。
得了好词,绝好的词,一定要记住。作为好词的第一听众,拿回去与人讨论,尽可得虚荣及品味的提升。
唯有那老者,不停饮茶,也不再争锋相对。
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宁贤没有多问,作过此等好词之后,他又如同普通掌柜的那样,与香儿打扫着楼内的卫生,正映衬了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哐当”
将手中的杯子稍微重一些的拍在桌子上,那老者起身,不言不语,挥手,带着一众人等离去了。
宁贤还是不知道他是谁,看来明儿个得了空,得找赵神刀问上一问。
“没想到公子还能写如此好词,师儿我今日大开眼界,唯有叹服。”人走了,文师师也卸了沙笠,下来帮着忙,抽空赞叹着。
唐婉奴也下来了,口中还念叨着“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边走边感叹“我家公子怎的文才如此出众,比之家乡那些自诩文士之人强到不知何处去了。”
“哈哈哈,就婉儿嘴巴甜,会说话。”
“怎的叫嘴甜?婉儿实话实说便是了,师儿可说对否?”
“嗯,婉儿说的对,公子文才确实出众,我认得那些名学文士,即使有这能力,恐怕也不能盏茶之间连作两首此等好词。”
文师师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再风流倜傥,傲然视物的人都见过,也不是没有能和宁贤这词一较高下的人,但大多都要细细揣摩,慢慢撰写,唯有宁贤,眨眼之间两词落地,即应了景,又回味无穷,着实可看出宁贤“是有墨水的人”。
“师儿多嘴一句,为何公子没有考取功名?以公子的文才,纵是甲等三子,探取其一应该是毫无难处。”
文师师招呼着哑儿去厨间做些小菜,晚上吃夜宵是宁贤带出来的习惯,不在乎吃多少吃什么,只是这个时间点可以趁着余音未了,聊聊曲后的感想。
用宁贤的话来说,叫做“事后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