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结束,向青山还去了东宫拜见太子朱佑堂,这是昨天在十里亭就约好的,向青山可不敢怠慢。
现在太子也长大了,已经搬出老太后的长寿宫,搬到皇宫的东南角东宫自己居住。
向青山看到长成了一个半大小子:“臣出京五年整,太子殿下已具仁君之相,此乃大明百姓之幸也。”
小孩子都喜欢听别人夸他长大了,向青山的这句马屁拍的朱佑堂非常高兴。
向青山还和太子的现任老师谢迁王鳌打了招呼,他们也笑着拱手致意。
由于已经到了饭点,朱佑堂还邀请向青山一起用膳,连带谢迁等也蹭了顿饭,大家边吃边聊。
几句对话,向青山就感到太子真的长大了,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发育,问话很有针对性,主要就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地方展开,其他旁支末节一点都没有。
这一谈就谈了好几个时辰,一直到天黑向青山才得以下班。太子还约向青山过几天再来,和他详细谈谈开荒松江,建立三个县的事,
第二天向青山在家里会见客人,几乎屁股都没离开过座位,川流不息的又忙了一整天。再一天就是向钟的婚期,倒是没有那个客人冒冒失失的闯过来。
一夜好眠,向青山也从操心劳神中恢复过来,看到家里人全都脸上带着笑,喜气洋洋的。
堂妹向梅也长成个大姑娘了,她现在已经出师,是京城小有名气的妇科大夫,和言必实一道在回春堂药铺当坐堂大夫。
据说潘训这小子还看上向梅,一年两次进京,每回都要给向梅带点礼物。向梅嘴上说不要,可最后还是羞羞答答的接受了。
早饭时向青山还问他大伯娘,“今天需要我做啥?”
“没你啥事,只要你晚上去吃席就行。”大伯娘还警告说:“今天是你弟弟成亲,闹洞房你就别参合了!”
“行行!”不要自己忙活,向青山最乐意了。
饭后,一大家子全都去了煤市街向钟的新房,向青山一个人在家觉得无聊,吃喜酒还要到晚上,他还骑马去南城的汇通钱庄看看。
刚好曹平也在,遂和总掌柜陈玄通一起聊了起来。
有资格当伴郎的都必须要是没结婚的童男子,由于向青山曹平这两位已婚男士,自然就没资格去伴郎。
这一聊就忘了时辰,一直到快要黄昏,俩人才飞奔到煤市街去吃席。
远远的看到向钟的新房,曹平还颇为感慨的说:“这是当初我们俩和李德恢田筑齐思远等一起考科举的地方。”
“没错,刘戬已经故去好几年,各位朋友也星散四方,很难在凑到一起来咯。”
小院现在成了新房,已经重新装修过,再加上沿街又搭了一溜的芦席棚,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
院里核桃树犹在,所有窗户上都贴了大红剪纸的双喜,接亲娘用的马鞍火盆都已经备好,正房里香案红烛,一派喜庆的气氛。
有了这两位哥哥的鼎力相助,屋里的博古架上摆了金玉陈设,墙上张挂的名人字画,每一样都透露出奢华。
一会时间,迎亲的队伍就来了,喜庆的锣鼓敲热热闹闹,欢天喜地。锣鼓队后边,向钟骑高头大马,一身大红吉服,头戴簪花的帽子,身后跟着一顶通红的四人抬大花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