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几天,江南商界朋友过来拜访,向青山少不得还要接待一番。来着有苏松的沈立,杭州的林德全。
本来向青山还约了曹平的,不知啥原因他迟到了。
林德全说,今年江南风调雨顺,桑蚕大丰收,再加上松江府大开发,好多移民把种桑养蚕作为发家致富的唯一法宝,估计今年产量肯定过销量,生丝绸缎有滞销跌价的危险。
“向大人,我们受江南商界委托,特意过来向您求教。”
沈立还说桑蚕业乃江南第一大产业,该行业受损,江南百业都会受到影响,市井也会有凋敝的危险。“您可不能坐视不理啊。”
“某现在任职辽东,鞭长莫及。”向青山婉言拒绝。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辽东的事情,那里还顾得上江南,何况江南富庶程度远非辽东可比,稍稍受点损失没啥大不了的。
且自己也不在江南,政策上也无法做出帮助。
沈立急了,说向青山在民间被称为经营之神,发展什么行业就能红火这一行,现在江南桑蚕业众多小老板都在眼巴巴的看看这,可不能推脱。
看向青山有不愿搀和的意思,沈立还起身正正经经的朝向青山作揖,“看在苏松上百万百姓的份上,还请向大人给与指点。”
林德全还继续加码,说向青山既然发展了苏松,即使离任了也不能人走茶凉,多少还是要关心点的。
难呐,向青山开始就此事在脑子里盘算开了。
桑蚕业的最终产品就是绫罗绸缎,乃高档消费品,市场本就不大,现在绸缎大丰收,那就要在扩大市场上做文章。
而难点就是大明老百姓却没这个实力去消费,就是现在着眼这点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想要开拓市场,难度极大。
向青山:“以我愚见,还是要扩大市场。”
他这是要开始夹带私货了!
沈立拱手说,现在绸缎业最大的市场有三个,一为国内,二为南洋三蒙古,能开拓的全都开拓了,哪里还有市场?
“有,还有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市场。”
“那里,我们怎么不知道?”沈立还一头雾水。
“丝绸之路啊!”
“哦,是这条路,还真的很有历史了!”俩人恍然。
西域地域广阔,可承受的销量也是海量。数百年前的盛唐时代,那么多丝绸还不是全都在西域倾销,也没听说有滞销的信息。
好,这个指点极好。
连连盛赞向青山不愧是状元出身,站得高看得远,一语中的!
这就是向青山的心底的私货,为大明在西部继续开疆拓土。或许官员们有些不以为意,觉得西域全都是沙漠,不愿意搀和其中。
但只要有了商业利益在其中,幕后的大商家们一定会在幕后推动此事!
这还不算,向青山还从密室里找出他自己画的西域地形图,给沈立林德全展示讲解。
向青山手指点着大明长城最西边的一道关口嘉峪关,在再地图上一路滑向西边,上下指点说:“此地天竺,此地是波斯,这两地地域极大,是个非常好的丝绸销售市场。尤其是波斯人,据说他们还能把丝绸销售到更西边的地方,哪里还有更多需要丝绸的阔佬!”
向青山还再加上一把火:“还有,舍弟就任职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