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了,出来了!”
定妆照的拍摄开始了,第一个要拍的人,自然是主角杨真。
只见他换好了服装,也画好了妆,精神抖擞地走了出来。
迎面好大一颗光头,上面点着九个戒疤,一点都不违和。
因为杨真总是短发,所以秃头的样子看惯了,大家也不别扭。相反因为他的眉清目秀,看起来还有几分可爱。
“怎么拍呀?”
杨真来到绿布前,询问道。
肖浅充作了指挥。
“你先略微侧身站着,眼睛看着镜头,微笑,身姿挺起来。”
杨真照做,虽然个子不高,但常年练武,身材标准。
此时出现在镜头里的他,一身粗布青灰的僧袍,略微带点下摆,稍微遮住了一点腿部,很好地掩饰了他身高上的缺点。
在服装上,肖浅选择了前世港台剧里惯常使用的僧人服饰,而不是原版少林寺里的短打僧袍,当然也不是后来大陆武侠剧里拖沓繁复的样式。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这一次的电影中动作设计大改,和原版的类似于实战的武术表演不同,更具惊艳色彩。
带着一些衣摆的僧袍,在演员动起来的话,会增添飘逸的感觉,使得画面更加好看。
前世很多人觉得港台的武侠剧打起来比大陆的好看,除了更加专业的动作设计之外,服装上的增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前世,武侠剧的对比上,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港台的动作设计和配乐比大陆强,而大陆的服道化则完爆港台。
其实严格说起来,大陆真正比港台强的是道化。至于服装,其实根本比不上。
别看的武侠剧一套衣服好几部戏来回使用,看似不入流。但实际上,港台的影视工作者在武侠剧的服装设计上,理念要远远超过大陆的。
之所以会如此简陋,根本原因是没钱,不是他们不想弄更好的。但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港台武侠剧的人物造型却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功夫所在。
大陆武侠剧在服装上不好地方就在于,太过于繁复了。
这边的服装基本上都是搞史剧出身,所以在服装的设计上庄严肃穆,严谨有余,可却不够变通。
武侠剧和史剧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更强调的是江湖争斗、恩怨情仇,诸多的打斗场面注定了,服装上必须力求简约。
因为简约的服装更符合江湖中人的设定,同时也不会约束演员的动作施展,使得打斗的场面会更加流畅。
大陆的服装上就比较抢戏,打起来的时候,观众就只看到大袖飘飘、长发乱舞,至于演员使用的是什么招式,则根本就无法看清。
最具鲜明的对比,无异于黄日骅版的萧峰和胡君版的萧峰了。
这两人在服装和造型上,就呈现了完全不同的理念。而胡君的造型,也为人诟病太多。
黄日骅版萧峰的造型中,最为人指责的,就是他头上的帽子。被人戏称好像阿拉丁。
但其实这么说的人,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
在古代,成年男子都是要戴帽子的。这也是及冠的说法由来,戴帽子表示一个男子成年了。
当然了,穷富有别,帽子也不是人人都戴的起的。
加上萧峰丐帮帮主的身份,如果穿着打扮上和帮众迥然有别,也不利于团结。
所以使用布包头这样的造型,反而更贴切实际。
同时黄日骅版的萧峰在服饰上,能够明显看出是粗衣麻布,给人以平凡朴素的感觉。
与之对比,胡君版萧峰在服饰上就太过于精良了,反而没有了丐帮帮主的感觉。
另外最让肖浅不能忍的,就是披头散发。
也不知道大陆的造型师到底是中了什么邪,总是喜欢在剧中给演员弄披头散发的造型。
可能有人说了,丐帮都是乞丐,叫花子没有钱,头发披散着不是更应该的吗?
这么说姑且不论对不对,起码应该把头发弄的脏乱一些吧?
剧中把丝般顺滑的长发,是乞丐应该有的吗?
再一个,丐帮和乞丐是两个概念。
身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并非是纯粹的叫花子。那么大的组织,要想团结和运营,必然是有固定的财源的。
所以身为丐帮上层的帮主、长老等人,固然要表现的和帮中兄弟亲近的一面,但也必然不会太过于邋遢。
就连射雕英雄传里对洪七公的描写,也是一个穿着补丁的素净中年人。
这就是和一般的乞丐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