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手。”“陈老师”“林小手”“陈老师,哈哈。”
无奈之下,陈枫认了。
他“陈老师”这个外号是曹猛同学叫出来的,他,林语安,曹猛见过几次面,每次见面,曹同学都管他叫陈老师,林语安便问过陈枫这个外号有什么来源。
真实来源么,咳咳,他红着脸含糊其辞,最后灵机一动解释说道:“我这个人啊博学多才,曹猛特别佩服我,我曾经教导过他好几次呢。”
林语安疑惑的看着他。
他点头认真说道:“真的。”
结果曹猛同学挤眉弄眼咳了一声,林语安敏锐的意识到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女人较起真来是特别吓人的,最后无数次问询过后陈枫如实交代了,是因为他比较会“开车”,在这方面曹同学特别佩服,敬称其为老师。
从那时起,陈枫就彻底披上了“陈老师”这个马甲,林语安苦苦思索如何对抗“林小手”也在曹猛同学的助攻之下有了眉目。
“陈老师,你好呀。”
“林同学,你这个态度我必须批评你。”
“哈哈。”
两人说笑着,按原计划,骑着投币单车一起前往外滩的“东海大学”“长明校区”
东海大学原地址位于东海市外滩,始建人明朝皇帝朱太昌,这是华夏国历史上第二所国家级大学,第一所是太学又称国子监。
可以说“东海大学”的出身是不同寻常的,它起初更是皇帝朱太昌国家指定海洋院校,意义重大至极,更是大明收复台湾,屠灭扶桑,拿下琉球的关键所在,也是日后朱家能够保存血脉没有断绝的要原因。
之所以现在的它如此落寞,在华夏国仅仅排行第十三,第一是因为满清反攻之后曾把这个学校全部的留校师生屠戮一空,除却乘船出走扶桑的海外师生,国内学生无一幸免。
第二,则是因为华夏建国以后把这所海洋军校拆分为三,华夏海洋大学,华夏海洋军校,东海大学。其中又以东海大学最为弱势。
第三,则是政治因素,明朝,特别朱太昌在这个世界名声非常不好的,有一位元叫希特勒,他曾经想消灭一个民族,他名声也坏,可他没做到啊,那谁做到了?
告诉你明皇朱太昌!
在这个世界里,很多国家,很多民族对华夏国敌意比较重,其中最大的缘由就是他们认为汉民族太过危险,即使华夏一直宣传自己很温柔,来过华夏国的外国人也感觉很不错,但国外媒体从不会报道这些,他们只会说:“我们要尊重历史,看,就是朱太昌,就是汉民族这个皇帝屠了大和民族。”
所以,这所学校在建国之初是有些不受待见的,特别是那时的军派一直鼓吹收复扶桑,更是让东海大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还好的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比较精明,知道审时度势,曾经国力强势的大清都拿不下的扶桑,拿不下这明朝的最后一股力量,我党刚刚建国就想拿下谈何容易。
何况海军一向扶桑的强项所在。
然海疆不定,国有大患,扶桑反攻大6,复明之心百死不僵,必须徐徐图之。
也就是那时,两块土地,同一个民族的人们达成了“一个华夏国”的原则,更是因为这一原则,四十年后,扶桑想要独立的时刻,国力渐起的华夏国强硬表示扶桑是我国的一部分,公投要2亿人一起投。
而到了如今,尽管有一些大国,强国愿意和“扶桑”建交承认它是“日本国”,并且在自己国家的世界地图上加入了这一国家,但普遍的国际认知还是“扶桑”是“华夏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只是因为国家内部矛盾,是人家国内自己的事情。
当然了,收复“扶桑”之路是非常漫长的,大明的最后一脉也没有半点可能宣布加入华夏国,毕竟作为受益最大的政治集团,他们回归后,地位可想而知是多尴尬,上不上,下不下,这世界还有什么比开国家“这么个大公司”还划算的事情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需上下求索。
扶桑归国,路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