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寺十几万亩的田地,除了上好的水浇田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下等田地。
这些下等田荒了可惜,又种不出太好的庄家,只能种高粱,每年都有大量的高粱产出。
广灵寺中,只有下层僧众才吃高粱。
高粱多,消耗不了那么多,想卖出去也不容易,就算买给牲口吃,量也是有限。
大量的高粱在寺里面积攒耗费,卖不出价钱。
这次能用高粱换来好酒,广灵寺喝酒的不少,还可以加价卖出去,怎么算广灵寺都赚了不少,当然是合算的生意。
刘天宇心中也很是满意。
高粱换酒的生意反而比直接卖成银子更合算。
一石高粱能酿出五十斤到六十斤的酒,扣除人工和损耗,单纯以价值来算,一石高粱等于三十五斤到四十斤的汉府佳酿。
他和广灵寺的协议,一石高粱换两斤半的酒,一进一出,等于他卖给广灵寺一斤酒,要赚取最少四十倍的利润。
不仅如此,这生意还解决了他的一桩难题。
酒坊在扩大,耗用的高粱急剧增多,原材料的供应就是命根子,很多时候他都想自己买田种高粱了。
如今有了广灵寺这样稳定的供货商,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一来,短时间内高粱不用愁了。
接下来闲谈都是敲定细节,让圆意和尚惊讶的是,对于这些细节刘天宇丝毫不含糊,而且把握的极为精准。
有了大框架,生意很快谈定,双方心情都不错,虽然无法彻底化敌为友,但目前来讲也是两利的局面。
商定完,刘天宇让小五去安排人上酒菜,顺便把钱师爷请回来。
小五离开后,圆意和尚笑吟吟的说道:“原本以为刘东主背后有高人指点,才能做下这么大的局面,如今看来,刘东主却是少年英杰,真是了不起。”
他话语中称赞的话说的极为直白,却让人听了很高兴。
刘天宇笑着说道:“圆意师傅过奖了,不过我倒是有些纳闷,广灵商行就在县城,也从广记手中买酒,要谈这等事,何须圆意师傅这边辛苦的跑上一趟。”
圆意和尚听完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本寺这么多僧众,各有忙碌的局面,不能一概而论。”
说的隐晦,但也很好理解。
刘天宇从中听了出来,广灵寺内有不同的势力,只不过都顶着一个广灵寺的名号。
钱师爷一直没有回来,想必等着屋中商谈完。
小五出去喊他,自然知道屋里面已经谈定好了,他便跟着小五回到了屋中。
等到钱师爷坐下,窦可远安排伙计开始往屋中上菜,又抱来了一坛汉府佳酿。
打开酒坛,浓烈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窦可远亲自动手,每人面前的酒杯中斟满一杯。
到了圆意和尚面前的时候,窦可远稍微愣了一下。
却见圆意和尚笑呵呵的用手指了指身前的酒杯,看来不在乎戒律的。
不得不说,圆意和尚风度翩翩,让本该紧张的讲和变得很轻松,看到他和大家一样喝酒,气氛又亲切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