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从倭国和台湾过来的人都是一副呆滞和惊疑的表情。
半晌过后,李国助才开口道:“家父有平户基业和北港基业,数万人受我们指挥,大小船只过千,可以说是在海外南面为王,只是我们的基业和这一路看到的广记基业比起来,简直是井底之蛙。”
李家在平户只是掌控了几个港口,完全谈不上什么基业,毕竟是倭国的国土,北港那里只是一个转运口岸和仓储基地,而且台湾也就几万汉人,刚开垦出一些农田,建了村落,和真正的繁荣还差得远。
眼前的王家庄,到处是稠密的人群,军营区,工场区,生活区,还有大片的农田,无数车马满载各色货物经过。
窦可远这时说道:“这里的车马都是汇集灵丘和广灵等地的车辆,再往东北方向是天成卫城,那里是真正的大仓储区,往新平堡,张家口,京城,走的多。”
一直沉默不语的郑一官问道:“贵商行的马车有没有具体的数字?”
“应该有,但是属于最高层的机密,以我的身份不便去打听。”窦可远说道。
众人继续向前,这时一个连的胸甲骑兵正好策马返回军营,车马和行人都让开了道路。
李国助和郑一官等人眼中只觉得一团团银光闪烁,一百多胸甲骑兵像一条银色长蛇,夺目耀眼。
“这,居然全部用的自生火铳!”
郑一官先是被胸甲骑兵身上的甲胄和代表的实力所惊,随后又发觉一处叫他很震惊的东西,忍不住失声叫了出来。
李国助这时也注意到,每个胸甲骑兵都是手持火铳,不过并不是用的火绳枪,而是在南洋也很少见的自生火铳。
“王家庄这里,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李国助喃喃自语。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北边,突然传来大炮轰鸣时的巨响。
路过军营的时候,李国助希望能够进去看一看,不过被营门前的守卫军官给拒绝。
郑一官对窦可远笑着说道:“窦兄弟,你在广记的地位也不算低,这名营门前的军官居然这么不给你面子。”
窦可远面色平静的说道:“我们这边不讲身份,只讲规矩,当然,最大的规矩就是听我们大人的话,军营要守的规矩也是大人定下来的,守营门的军官也是在守大人定下的规矩。”
李国助若有所思,虽然不能进人军营内部,但仅从外围就可以看出来王家庄军营的不凡。
里面有大量训练十分精良的士兵,而且大队的步兵都穿着锁甲,手中兵器也是十分精良,步兵大量使用火器,还有大炮。
这样一支军队,以李国助的见识简直是闻所未闻。
军营看不成,众人继续往前走。
李国助和郑一官等人来到刘天宇的官邸,看到许多穿着灰袍的军人和绿袍的吏员来回奔走着,所有人都显得十分忙碌,不少人手中都拿着文书。
让李国助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明将领都没多少识字的,眼前几个小军官模样的军人却在不停的签署着文书。
加上之前的了解,李国助发现,刘天宇的军队中几乎人人识字。
郑一官着重观察这里的人的精气神,而他眼中几乎每个王家庄的人都有一种明显不同于大明其他地方的气质。
通过一路上看到的一切,郑一官明白,广记这个体系中定然蕴藏着他不明白的东西,而且他断定,一旦渡过发展期,王家庄这里爆发出来的力量,可能远比在倭国的李家强烈的多。
如果说广记是朝阳的话,李家已经快要日落西山,只要李旦一死,留下来的势力多半会四分五裂,如今的李国助根本没有能力统领李旦的那些部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