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青矜持的笑着,还摇了摇头。
“不急,当什么职,还是听家父安排为好!”刘卫青脸带微笑的说着,心中却是洋洋自得。
苦苦的生活了八年,被朝延流放到苦寒的大西北,做知县,一贫如洗,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什么员外郎,算个什么呀,那不过是个役差而已。
要做官,就做个大官,有实权的大官,坐堂撒签子打人的那种大官,既威风又有实权,那才是我刘卫青奋斗的目标呢。
那些在部堂里写写文案,处理文件,捞点小油水的吏官,我刘卫青才没有兴趣呢。
。。。。。
第二天,宫中就传出了消息。
刘夫人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而刘家女儿刘雪儿聪明乖巧,老太后一见便甚为欢心,当场就认了干孙女。
虽然,皇上尚未正式传旨,但是,一个公主的爵位是少不了的。
真是峰回路转,登上了人生的高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也随之而来,八年前,刘正基从仕途巅峰中跌落,被贬出了京城,全家被流放般迁往大西北的苦寒之地,出任一个兰州知府,可是,知府的位子还没坐热,却又被一贬再贬,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芦县做知县。
这还不够,居然又派了锦衣卫暗中刺杀,幸亏元天及时赶到,否则,刘正基一家人恐怕已经成了芦县的荒野上一杯黄土了。
现在,终于苦尽甘来,从知县到知州,再到知府,巡抚,总督,再到右相,那简直是一步一步从最底层爬了上来。
说来,当今圣上那脾气也怪,升迁任免官员全凭他一个人的喜好,如果是他看中的官员,就不拘一格用人才,他不喜欢的人,他就能一贬再贬,直至贬到最低为止。
这种遭遇,范东育试过,刘正基也试过。
现在,皇太后认了刘正基的女儿刘雪儿当干孙女,而刘正基又被封了太子少保,地位之高,可见皇上是多么的恩宠和欣赏,这样一来,刘家和皇家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从此以后,刘正基和刘雪儿父女都有了随意进宫的资格,这般的特权,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就算一品大员想进宫见皇上,也要递牌子排队等皇上批准才能进的,而人家刘家小女儿不但不需要批准,还能随时进宫面见太后。
那种特权,递个话,讲个情,都是很管用的。
于是,百官们又把目标放在刘家小女儿身上。
刘雪儿年方十八,品貌俱佳,又是公主的身份,谁要是能和刘家攀上了亲,那岂不是等于与皇上,皇太后拉上了关系么?
一时间,京城的达官子弟们都蠢蠢欲动,百官都请上最能说的媒婆上了门,顿时,刘府热闹得很。
而此时,安国郡王府却门可罗雀。
那些百官更是世利得很,看见三皇子被封为个王爷,这就说明已经被踢出储君的行列,从此只能当个闲散的王爷了,去巴结这样的一个皇子,不但捞不着好处,这麻烦不少,如果有朝一日太子登了基,那就有好戏看了,太子可不是个好惹的鸟,到时侯,三皇子说不定保不住全尸都难说。
此时,三皇子已经从皇宫回来,看着没一个官员上门,顿时阴郁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