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夸奖!”刘雪儿得瑟的一笑。
元天把纸折好,放入口袋里,又望向刘雪儿:“这个,你从哪里弄来的呢?”
刘雪儿靠近元天,在他耳边低沉的道:“这个,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那是我,偷偷配了一把右相大人书房的钥匙,所以就。。。。。”
说着,刘雪儿一脸坏笑。
“呵,你真了不起!”元天又冲刘雪儿竖了竖大拇指。
呵,这丫活脱脱就是个小奸细嘛,有她里应外合,以后大周朝对于我元天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了。
想到这,元天不禁偷偷的笑了起来。
。。。。。。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那已经是大周天佑二十一年的春天了。
在这个春天,有两件很重要的事就在这个春天发生,一件是每三年一次的状元大试,另一件就是祸患已久的太湖水匪被招了安。
大周以科举选士,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论出身显贵还是贫寒,只要文章写得好,就有出入将相的机会,何况这回的主考官是由天下闻名,以清廉着称的右相刘正基担任,刘正基是出了名的清官,所以深受贪寒举子们无不欢欣鼓舞,信心满满,那些指望递条子,偷考题的家伙都愁眉苦脸,叫苦不迭。
会试了七天之后,高中状元的名单终于出炉了,果然,三榜之上,多的是真才实学之人。
榜单下面,站满了观榜的举子们,他们在评头论足,议论纷纷。
有人哭着离去,有人笑得跳了起来,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过比起以往发榜的时候,含冤抱怨的人却是少了许多。
春闱之后是殿试,最终拨得头筹金榜题名的状元郎是松江书生杨世杰。
那真是一朝金榜题名,就鱼跃龙门了。
圣上不但御赐了袍服,还钦点了翰林。
先是跨马游街,再夸官三日,状元郎身披红袍,胸前十披红,还头戴沙帽,脚下粉底官靴,腰间还束着玉带,威风凛凛的骑着大白马,精神抖擞的在京城大街上敲锣打鼓的游走,无论走到那里,都是人山人海,全场围观,风光无限。
虽然尚未授实职,但翰林老爷是有资格配备部属的,带了黑红高帽子的官差,挺着胸典着肚,在状元郎鞍前马后的跟随着,一个个骄傲的二万八万似的,要知道状元可不比寻常进士,那是天子门生,前途无量的很,就说上回恩科的周状元吧,也是从翰林做起的,后来做了陕西御林行台的临察御史,代天朝巡守,查办了陕甘总督温千超的贪赃舞弊案,震惊了大周官场,听说现在周御史就要调回京城了,说不定还要更上一层楼呢。
再说现在这个金科状元杨世杰,也是寒门出身,自幼苦读诗书,现在终于鱼跃龙门了。
他的文章,就连主考官刘正基也说好,金殿之上,皇帝在对他亲自考校,杨世杰不但对答如流,还写了一篇论西北时局的策论。
这篇策论不但令满朝文武大臣刮目相看,还得到皇上赞誉有加,金口玉言钦点了他成为天字第一名,这般的殊荣,试问天下又有几个人能及么?
此时,部属们正敲着铜锣,吆喝着,走向了京城的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