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太后被迁到长安城郊的一处寺庙,禁卫军也被强制解散。
禁卫军首领杜俞在解散时,与士兵们发生械斗,士兵们废了好大的劲,才把他活捉。
甘太后最后的仪仗也没有了,但郊外的百姓却包围了士兵们,他们手中没有兵戈,有的甚至拿着农具,但他们却并不害怕。
平日里,这位甘太后可是对他们不薄,对他们特被友善,还经常救急穷苦的百姓。
他们看到士兵前来就知道,恐怕要出大问题。他们担心甘太后会被害死,在村里年轻伙子的带领下,大家拿起农具去“请愿”。
这个事传到禹启耳边,身边的宦官急着表忠心,劝道:“陛下,这些人都是忠于康王室的人,若是不斩草除根,恐怕会成心腹大患。”
禹启却是对此不以为然,他道:“若是就因为这点事,就要把全村的人杀掉,那关中还剩几人?”
宦官们想要做的,无非就是想发挥多年的传统,打击文官集团成为皇帝的走狗。
但没想到这一次皇帝并不买账,反倒还斥责了他们。
禹启现在非常重视军队,他所任命的高级官员,大多也都是“武家”出身,以前都是高级军官。
想要积极东出,那么只能效仿秦国变法强国。禹启故意将国家绑上战车,用战争来驱动他运作。
现在他才刚刚登基,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所以现阶段的任务,就是通过变法来强国。
因为之前抄了不少官员的家,没收了大量的土地。禹启反倒能将土地平分给部分平民百姓。
他要求豪绅们的土地,必须得保持在一定数量之内,超出者没收超出的土地并且罚款。
现在掌握土地最多的不是那些地主豪绅,反倒是军队的高级军官。他们对此事是非常的头疼。
一日在宴会上,禹启装作喝多了对众将领道:“最近我总是夜不能寐。每次闭眼,总会被惊醒。”
右将军边庆玉道:“臣等愿意为陛下,排忧解难。”,禹启叹了口气道:“我虽然贵为皇帝富有全国,但全国上下的土地却不在我的手郑”
众将领见状,默不作声。左将军马庭林道:“陛下若想收回土地,仅需要一席话语即可。”
禹启大笑道:“诸位手中握着百万雄兵,家中又有万亩良田。我这样又怎么能安然入睡呢?”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边庆玉率先开口道:“臣现在年岁已大,希望告老还乡,颐养年。”
其余的几位老臣连忙跟着附和,禹启只是轻轻颔首,也没有批准,也没有反对。
这些年纪较大的军头,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是时候该叫他把兵权交出来,给后面的人让道。
这些人也比较识相,他们愿意拿军权换荣华富贵。回家乡去做一个衣食无忧的豪绅岂不美哉。
在酒席之间,禹启轻易的就卸掉了他们的兵权。
得到了完整的兵权之后,禹启开始重新规划军队,并且交由新一代的高级军官们管理。
他们相比于那些老人更加年轻,更加充满野心。他们渴望去建功立业,渴望去攫取更多的权利。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禹启身边的旧人,他们对禹启的忠诚,可比那些老人强得多。
后续的战争只会更加的残酷,他们必须不断地发动战争,为自己的国家输入新鲜的血液。
只要耕种能做到大丰收,就可以免除三年的徭役,并且还可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钱与爵位。
绝对那些只会老实巴交种地的百姓来,是非常好的一项政策。
对于那些胆子大,想要闯出一番地的人来,参军入伍,拿敌饶首级来换取战功,挤入上流社会。这也不失为一条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