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些竹书后,姜远满意了点了下头。
然后,姜远又看了一下四周。
边上,除了炎地,还站着几个小孩子,他们用渴望的眼神紧紧的盯着他。
这种眼神深深的打动了姜远,他决定先把这些字教给这几个孩子。
他拿起竹书,先读了一遍,然后一个个解释给这些孩子,这些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解释完之后,姜远示意大家一起跟着他读。
他读一遍,大家跟着读一遍。
房子里响起了一阵阵读书声......
蛮荒之中,文明诞生了!
晚饭前,炎地交代大家,吃完晚饭后,不要离开。
晚饭后,姜远站到了篝火边,开始拿起竹书,教大家识字。
从此之后,晚饭后学习渐渐演变成了炎部落的一项传统,炎部落的人亲切的称之为“学习会”。
只要是炎部落的人,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只要在部落里,每个人都会来参加这个学习会。
当然,在以后的岁月里,学习会上慢慢的多了很多其他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人识字,也有部落成员的经验分享,个人游记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个部落人依然都每天忙碌着。
在别人都忙活着安排好的工作时,姜远自己则忙着打草鞋。
按他原来的想法,草绳自己会编了,也编好了,接下来编成草鞋肯定没什么问题。
然而现实又给他甩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整整两天时间,姜远编出来了很多很多的半成品,尖头的,圆头的,扁头的......
虽然看上去像个鞋子,但却完全不能穿,一穿到脚上就散架。
姜远觉得这和他想象中的草鞋,相差太远了。
沮丧的姜远决定先停下来,缓缓再说。
晚上,躺在屋里的姜远,脑子里想的还是草鞋的事!各种各样的鞋子,皮鞋,球鞋,布鞋,凉鞋,拖鞋......走马灯似的,在他的脑海里不停的转着,转着。
姜远觉得自己有点钻牛角尖了,不就是一双鞋吗?编不成草鞋,用兽皮缝一个也是鞋啊,何必一直沉迷在草鞋上面呢!
想通了之后,姜远脸上带着微笑,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之后,醒来的姜远感到神清气爽。
看着屋子里一堆的半成品草鞋,姜远莞尔一笑。
他再也不去纠结着一定要做出草鞋来了,只要是鞋,能穿能保暖就行。
姜远去库房拿了一张小兽皮和一些缝制兽皮衣服时裁下来的边角料。
他把一只鞋看成是单独的三部分,鞋底,鞋面和鞋帮。
再按部就班的把每个部分做出来,先做出鞋底,再做出鞋面,然后再做出剩下的鞋帮。
等把这三部分都做出来后,再用骨针和线绳缝起来。
这样一来,做鞋子就简单多了。
按照这个思路,很快,姜远就做出来了一双皮鞋。
虽然看上去很丑,鞋跟也不耐磨,但最起码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初衷,穿上它,双脚就不用挨冻了,可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皮鞋做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姜远试着穿上了这双皮鞋,感觉稍微有点大,但穿着还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