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时间拖下去,对谁都不是好事,但相对而言对兰斯洛的削弱作用比对莱茵军团的削弱作用更大一些。兰斯洛军队远离本土,完全没有准备补给线,身后又是大片无人区。固然他们通过掠夺得到了足够的物资,但时间一长必然然难以为继。如果想再通过抢掠的方法筹集粮草辎重,恐怕收效甚微,徒然分散前线兵力。
当然,物资方面的压力莱茵方面也有,而且由于恐慌导致的难民潮给粮草征调带来诸多不便,但好歹想想办法还能克服,莱茵方面的补给线也算畅通。并且此时还可能会有小股的军队不断赶到。
更重要的是,只要拖延下去,迟早他们的远征军团会出现在兰斯洛帝国军的后方,是时即可发动两面夹击,敌军再强大,再善战,也绝对不会有胜利的机会。
这也是兰斯洛皇帝最担心的,所以他决定速战。
而伦巴第大公则决定防守,他将抵达战场后的数日时间都用来修建营寨与工事,就是为了尽可能顶到援军抵达之日。
长矛步兵方阵前排的士兵将盾牌扛在肩上,包铁的盾尖点地蹲踞在地面上,掌中长矛向前探出一米半,长矛尾部戳进地面以为支撑。后排长矛手竖起盾牌,用长矛支撑身体并用盾牌牢牢顶住前排战友的身体,借以分担骑兵冲击时的巨大杀伤。每一位方阵中的士兵都有四件武器——他手中的长矛,他背后的战友,他们如虹的士气,以及最重要的纪律。
如此,装备较差的步兵方可有以血肉之躯同重装骑兵对撼的资本。
数个百人队合并为这样一个方阵,持剑与斧的战士在后排,一旦敌军步兵逼近,他们将会在长矛手与弓箭手的掩护下发动短促有力的冲锋——相对于长矛而言,剑这样的兵器更昂贵也更难以使用,一个壮年男子很容易就能学会短矛的使用方法,但学会如何在不伤到自己的前提下使用剑却很需要一段时间。
莱茵军团的阵中传出持续不断的铁皮鼓声,鼓声急促却有序,士兵踩着鼓点在阵列间跑动。
兰斯洛扈从骑兵先于敌军布阵完毕,为首连队掌旗官举起红色战旗。协同的两个骑兵连队亦举起战旗。其下属各队指挥官各自拔出长剑,以示准备完成。
战旗向前倾斜,指向敌军左翼。各队指挥官随之将长剑指向敌军左翼:“校准方向!”
“跟随军旗!”
“全军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