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实在的,卢植也记不住自己讲课的内容,可只要与刘备交谈,刘备的观点与卢植相符,那就算是认下刘备这个学生,也无妨。毕竟,人家刘备可是率了军队,大老远前来支援卢植,攻打张角的。
不说功劳,光这份心就足以给刘备一个旁听学生的身份了。
听到卢植的问话,诸葛亮和刘备互相对视一眼,想确认对方有没想要抢答的可能。诸葛亮见刘备不愿抢在他的前面,回答卢植的问题,怕失了礼仪,丢了恩师卢植的脸面,惹了卢植不高兴了,可能卢植当场就翻脸,不认刘备这个学生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刘备是白身,尚无功名,又是兵少将寡,无非就是凭着与卢植同乡的关系,加上招摇撞骗,难分真假的汉室宗亲身份,仅靠五百从幽州黄巾降兵之中挑选出的新兵。
刘备是真没底气抢在诸葛亮之前,回答卢植的问题,虽然刘备早已打好腹稿,内心急不可耐地想要回答卢植,套套近乎。
“回卢中郎将的话,在下名唤诸葛亮,乃是泰山郡郡丞诸葛珪之子,师从前议郎蔡邕蔡伯喈公门下,今天子传檄各州郡县,言明黄巾反贼作乱,故奉泰山郡郡守张举之令,前来冀州广宗施援,讨伐黄巾反贼贼首张角,誓杀叛逆,剿灭乱贼,扬我大汉之威名,还请卢中郎将不嫌我年幼,纳于麾下,收入帐中,必当听遣调令,也好让我等向卢中郎将学习一二,长长见识,增加阅历与经验。望卢中郎将恩准。”
对于卢植,诸葛亮是打从心底地佩服,加上年纪实在太也没什么资本可在卢植面前班门弄斧,说实在的,能做到不卑不亢,已是不易。诸葛亮认为卢植这样的人,能跟在卢植的身边一段日子,自然是受益良多。
简直就是兵法战阵,军略计谋的最好老师了。诸葛亮是希望卢植能够不看轻他,然后给诸葛亮一些机会,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搏出一些功名,要是能得到卢植的提点,那是求之不得,最好不过了。
“哦,伯喈近来可好呀?能跟随伯喈学习,想必公子也是人之龙凤,必有过人之处。与伯喈洛阳一别,已是多年不见了,但愿来生之年,还能有机会和伯喈坐而论道,以茶谈经。”
这个诸葛亮,果然是蔡邕蔡伯喈的学生,卢植得到诸葛亮的自我介绍,不由想起蔡邕这个多年的好友,也是有些感伤,世事无常,人多别离。
“家师一切皆好,暂居在泰山郡郡丞府,家师曾多次提起卢中郎将,言及卢中郎将正直不阿,学识过人,乃世人之楷模,文人学子之典范也。小子也是因缘际巧,才有幸拜入家师门下,目前尚处于启蒙阶段,随恩师学习飞白体书法,至于读经治史,却是未曾开始学习,实乃末学后进之生也,让卢中郎将见笑了。”
让你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