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喃喃自语了一句之后,又感叹了一声,终是下令全军撤退,鸣金收兵,以免产生更多的折损,更大的伤亡。卢植终是爱惜将士的性命,为了留存更多的生力军,不惜在自己的军旅生命之中,又增添了一笔败绩。
大汉官兵听到收兵的号角,内心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无令自逃,变成逃兵的罪名可不如今卢植下令撤退,总算是可以逃离这一场诡异的战场,谁能料到以城墙之隔,城上是天晴日丽,城下却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这样的一场战争,说实在的,若不是卢植素来对待军士还算不错,恐怕就早分崩离析,四散而逃了。面对着天威与豆兵,哪怕武艺再强,经验再足的军兵都不敢一战,并非打不过,而是对方打不死,且有天助,谁愿意白白前去送死。
随着卢植撤退的军令,大汉军兵就像潮水一样退了回来,而卢植这一路大军的撤退,直接影响了另外二路军兵的进攻,导致另外二路军兵也只能草草收兵,匆匆退军,好在刘备和邓茂在败军之际,趁机收拢溃兵,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诸葛亮和张宁共骑一马,不紧不慢地走出了城门之外,诸葛亮命令那前头部队的一千黄巾军兵再次一分为二,前面由三百军兵作为眼睛,负责快速冲出城外去,后面那七百军兵作为接应,紧紧地跟着那三百军兵的身后,而诸葛亮则带着张宁和最后的二千黄巾军兵压阵,缓缓地尾随其后。
果然,那走在最前面的三百黄巾军兵并没有冲出太远,就成功地诈出了埋伏在城门之外不远的军兵,皆是清一色的大汉骑兵,是卢植原本作为后手的伏兵。不过可惜并没有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在张角施展了妖术之后,这里的伏兵就知道失去了作用,而是应该改为卢植大军撤退的断后军队,以免张角趋势率兵出来掩杀,令卢植军损失惨重。
当卢植鸣金收兵之时,就代表进攻失败,埋伏在这里的原属于卢植军的统领心急着回去支援卢植,和陈宫草草沟通了一下之后,约定原属于卢植军的骑兵负责支援败退的卢植军,而陈宫的泰平军则负责支援另外二路的军兵安全撤退,于是又同样的一分为二,不过那将领统率着卢植的骑兵急急的回去,陈宫却并没有走。
陈宫带着二千多泰平军仍然留在原地,之所以不像那将领一样马上回去支援,是有陈宫自己的理由的。第一是诸葛亮和陈宫事实上并不是卢植的部将,即可及时回援,也只能得到卢植的口头表扬,难以有任何实质的好处。
第二嘛,至于支援另外二路,陈宫也觉得没有必要,那二路的军兵能退下来就退下来,顺其自然就行了,死多死少都无关紧要,毕竟不是诸葛亮的军兵,而是卢植的军兵,救回再去,回去也得还给卢植。因此陈宫内心并没有打算真正的去支援另外二路。
陈宫之所以仍然率着泰平军留守在城门之外,只为了碰碰运气,看能不能钓到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