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应诺后,快跑着通知唐周去了。
诸葛亮想到不久之后,领兵出征,要去外地,在礼节方面不能不做到位,以免惹得人责怪。
母亲章氏那,暂时不用告诉,章氏刚怀有身孕,若是得知诸葛亮回来泰山不久,又要出去领兵打仗,容易有情绪波动,不利于保胎。
况且待领兵出征之后,诸葛珪自然会将诸葛亮的去向告诉章氏,并做好解释。这一点,诸葛亮相信以诸葛珪的智慧,自然会办好,不必无谓担心。
至于老师蔡邕、蔡文姬那里,就得诸葛亮亲自前去辞行了,以免得个目无师长的大罪。
诸葛亮去寻了蔡邕,告诉了蔡邕,自己即将代父出征,外出前往讨伐太平道娥贼。
蔡邕听后,既为大汉已经昏庸到百姓起兵造反的地步而痛心,又为学生诸葛亮这么小的年纪就要外出领兵感到惊讶和担心。
不过,蔡邕知道此事已经决定,但不可阻挡,便只能嘱咐诸葛亮领兵作战,非同小可,万事需注意,多加小心。末了,还扔给了诸葛亮一堆书帖和作业,说是出外也不能荒废了学业,有闲暇之时,要多多读书练字。
就像小鸡啄米一样,无论蔡邕说什么,诸葛亮都一一认真答应,并表示不会忘记蔡邕的教诲,更不会白白浪费时光,军旅之中也必定多学多读,精进学业。
辞别了蔡邕之后,诸葛亮将书籍杂物等先放好一边,准备去寻师姐蔡文姬,准备向蔡文姬说明即将外出,领兵出征,可能短期之内回不来,不能再陪她抚琴,谈古论今了。
“师姐,您的琴技越发神乎其神,臻入佳境了,看来师弟这辈子都没办法赶上您了。”
诸葛亮进来之时,正遇蔡文姬一人在抚琴,只好站在一边静心倾听,待蔡文姬一曲奏毕,笑嘻嘻地向蔡文姬恭维道。
“阿亮,你来啦,也不说话,一说又是取笑师姐,真是的。”蔡文姬不由脸上一红,虽知诸葛亮可能有口无心,口不对心,但有哪个女孩子不爱听甜言蜜语,称赞表扬呢。
“看师姐抚琴专注,不忍出声打扰。师弟今日前来,是想向师姐辞行的,要外出办事一段时日,恐怕无法再常和师姐一起抚琴学乐了。”
诸葛亮不喜欢婆婆妈妈,通过一段时光的相处,知道蔡文姬也素来喜欢简单直接,遂将领兵出征简化为外出办事,告诉蔡文姬,以免日后没来,让她乱想。
儿女情长,难忘却;征战沙场,最热血。
“师弟有心了。无须伤感,待你归来,到时再共谱佳曲便是了。外出办事,路途奔波,师姐缝了一个贴身香囊给你,也好留个念想。”
蔡文姬将自己偷偷缝了好久的香袋终于找到借口好送给诸葛亮了,手中的香囊递给诸葛亮的同时,蔡文姬又一次娇羞得脸红如火。
“多谢师姐。”感受到蔡文姬传递的丝丝眷恋与情意,诸葛亮接过了香袋,暗暗一闻,花香与体香共存,有一种令人心生清明,头脑清醒的感觉。
诸葛亮一时想起,此情此景,实在是令人珍惜,不由握紧了手中的香囊。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