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传百官议事。”
“喏。”
少顷,百官齐聚。为首之人真是抱病不朝两月有余的王允。
说实话,猛然看到王允我多少还是有些惊异的,但该有的客套话还是不能少的。
“司徒大人一病两月,朕数次想前往探望。但无奈政务繁忙,竟是偷不得闲。今见司徒能来朝议,真心甚慰,不知司徒身体可还有异恙?”
“多谢陛下挂怀,老臣铭感五内,老臣身体已无大碍,却不是陛下急召百官所为何事?”
“哦,是这样的。各位应该还记得前几日朕的皇叔荆州牧刘表与河内太守张扬各自率兵屯于武关与函谷关之事吗?”
事到如此我反倒是不急了,毕竟事情到了这一步,急也没有。
而这仅仅是几天以前的事,百官岂会不知?
“那各位爱卿可知,现在两关之下可不仅仅只有刘表与张扬了。”
“陛下是说……?”
“太尉猜的不错,”不等皇甫嵩说完我就提前公布结果:“除了幽州牧刘虞与曹操外,天下所有诸侯此时共有六十万大军兵分两路齐压函谷关与武关。”
“嘶~”倒吸冷气之声此起彼伏。却是没有一人出声。
“各位爱卿就不好奇诸侯们意欲何为吗?”
“还请陛下明示。”开口的是王允,毕竟他还是百官之首。
“哈哈,好,来人,抬上来。”
只见两个侍卫抬着一筐竹简,大约有百十份。
“陛下,这是……?”
“这是函谷关与武关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朕命人传抄百份,来来来,诸位爱卿一人一份,细细观读。”
其实内容很简单,片刻以后百官皆已看完。但所有人的表情却是不一。
皇甫嵩,李肃,董承等人面色沉重,而以王允为首的那批人却是古波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