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所说不错,诛董一事,王爱卿确实首功。”
“既然如此,那老臣有一事不明,还望陛下解惑。”
呵呵,看来这刘表沉不住气了。
“皇叔但说无妨。”
“既然陛下知道王司徒乃大汉忠臣,那为何却弃之不用?反而重用西凉余孽。陛下可知,陛下如此做会让天下多少士人寒心?”
“大汉忠臣?朕好像只是说诛董一事,王允是首功,可朕什么时候承认过王允是大汉的忠臣了?”
“陛下……”
“皇叔不在朝中,诸多事情都不明了。皇叔可知,在诛董以后王允以清除董卓余孽之由在朕身边广布耳目,这真是忠臣之所为?朝廷之上,百官为其马首是瞻,朝会就是其一言堂,这与董卓又有何异?董卓已死,朝廷急需恢复元气,而正好西凉军又有归顺朝廷之意。如若朝廷接受西凉军请降,便可再无动荡。然而王允却为一己之私,不顾朝廷现状,一意要与西凉军开战。这真是忠君体国?”
“西凉军作恶多端,王司徒有彻底剿灭之意也理所应当,而且就算按陛下之意招降了西凉军,西凉军最后不还是反叛了吗?这只能说明王司徒的先见之明,如果按照王司徒之言,哪会还有如此事端?”
“西凉军之所以降而复反,皆是郭李二人造反。而张济,樊稠二位将军却是心向朝廷。长安之战如不是张樊二位将军,则胜负犹未可知。如果按照王允所说,那张,樊二位将军岂不是要蒙受不白之冤?”
“陛下涉世未深,这极有可能只是四人分赃不均,而分道扬镳而已。张济,樊稠二人刻意接近陛下,兴许是另有他图也说不一定。”
“呵呵,是不是另有他图朕不知道。但朕却知道,如今护卫在朕身边的就是你们口口声声要诛灭的西凉余孽,而兵压朝廷却是皇叔您啊。”
“如此说来,朝廷目前所有兵马皆为西凉军余孽?”
突然刘表没头没脑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正是,不过……”
刘协话还没说完就被刘表打断。
“看来王司徒所说不错,一个月前臣收到王司徒消息说陛下受西凉余孽胁迫,故而才急忙联合其他大臣共同举兵。陛下您不必担心,此次老臣定要救出陛下。汉升,兴霸我们走。”
说罢便拨马而回,而刘协三人却呆立原定,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不过片刻之后刘协便反应过来,没想到最终还是中计了。刘表此次约见自己的目的应该就是为其出兵找借口,而如今很明显,借口已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