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领命,定不负枢密使厚爱!”陆九龄躬身一拜,接过任命文书与官印。
琉求镇抚使的权利极重,而且因为琉求路也没有设置四司,如果不是枢密院行辕在琉求,这个琉求镇抚司就是琉求实际上的管理机构。
枢密院和琉求形成了一套简单的建制,而此时陆靖元也准备宣布最后一件事,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来这里不是为了苟安一隅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枢密院将开始征兵。”陆靖元当着数万人的面,说出了征兵的计划。
广场之上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当日这些泉州百姓自愿跟随枢密院来琉求,早就有了从军的心思,只是陆靖元一直讲此事押后。
“这只军队注定将成为复兴大宋的中流砥柱,本使也已奏明太后,这只军队将成为大宋独一无二的青龙军,青龙军节度使也将由本使兼任。”陆靖元继续说道。
这只全新的军队,注定将在殿前司的基础上组建,而由陆靖元兼任节度使,便是要将这只军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后的几日里,西螺城忙碌了起来,每日都有大量的青壮在枢密院行辕外排着长队,这些人都是报名参军的。
而陆九龄也开始整编他的高山族人,他将那些骁勇善战的族人单独成军,组成了一支近两千人的正规军队,并且配备了数量不少的弓箭。
当枢密院还在征兵编练时,陆九龄已经开始或招降或征服起其它高山部落来。
高山人的军队虽然隶属于琉求镇抚司,但是陆靖元丝毫不吝惜赏赐,大量的财帛划给了琉求镇抚司,那些因功获得奖赏的高山士兵更加卖力,其中一些佼佼者甚至已经获得了一些基层军职。
而这些获得军职的高山人军官,还获得了枢密院分配的西螺城民居,他们也成为第一批融入到汉人生活中的高山人。
这些高山人住在了西螺城中,穿着起了宋代汉人的交领长袍,慢慢的也说起了还不标准的汉话。
枢密院建制的半月后,西螺城的征兵工作已经彻底结束,枢密院行辕大堂中人头攒动,杨太后头戴凤冠,穿着深青色五彩翟纹长袍,长袍的领、裾处都有红色云龙纹的镶边,腰间还挂着白玉双佩和金银。
这是太后最贵重的服饰,平时她极少如此穿着,不过今日她是以太后垂帘听政的身份出现在枢密院大堂。
今日不仅杨太后盛装出席,陆靖元王庭敬等人也是身着官服,整个大堂之中站了足足二十余人,这些都是最近任命提拔的枢密院中下层官员。
“来人,给枢密使赐座。”杨太后坐在帷幔后,轻柔的声音响起。
如今西螺城的框架也基本形成,杨太后也无法像以前逃亡时那样随意现身了,既是垂帘听政,那就真的有帘幕遮挡。
“臣谢太后赐座。”杨太后开口,自然有枢密院的小吏搬来凳子,陆靖元也按礼仪对着杨太后拜谢,而后坦然的坐在了凳子上。
“陆枢密开始吧。”陆靖元坐定,杨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