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闹旱灾了,老百姓没活路;
其二,盗贼横行,老百姓没活路;
其三,赋税太重,老百姓没活路;
其四,富人不仁,老百姓没活路;
……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老百姓没活路。
其中也提到了军伍空虚,纵容皇亲,京营占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很尖锐的矛盾。
大明朝开国以来,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很多规章制度已经不再合理,便衍生出各种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早在建文帝的时候就出现了,建文帝还改革了一些,但是朱棣称帝之后,为了否掉建文帝的功绩,以祖制不可逾为由,又一股脑改回来了!
这下好了,祖制二字成了大明朝忌,后世的皇帝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百五十年过去了,用的还是朱重同志那一,如今早已是弊端累累。
李东阳这份奏疏,之所以能够引起轩然大波,不仅仅是他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最后的建议——开海通商!
朝堂之上,群臣对此的回应基本上都是四个字:有违祖制!
更受甚至,已经开始骂开了,说李东阳居心叵测,若是开海,必然引发天下时局不稳。
若是放在以往,收到这样的奏折,弘治皇帝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直接驳回,再下旨申斥一番,但是张鹤龄的那些话让他不由得不去畅想,海外到底是蛮夷之地,还是遍地黄金?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突然开口问道:“开海如何引发天下时局不稳?”
“这……”堂下这位正骂的起劲,听到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一下子答不上来。
自己就是骂街而已,哪来的这么多道理?
因为群臣都知道,弘治皇帝是至孝之人,为人处事极为保守,对祖制从来没有任何妄想,谁要是敢说出有违祖制的话,想都不用想,直接开骂,准没错。
但是,今天的气氛好像不一样的。
这时候,新任内阁首辅徐溥上前说道:“陛下,当年太祖高皇帝实行海,是为了防备沿海民与倭寇勾结,如今倭寇主力虽然被寿宁侯击溃,但是其背后的扶桑国依然不服王化,冥顽如初,臣以为,海之策不可妄动。”
徐溥说完,众臣纷纷附议,弘治皇帝心有不甘,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于是看向老臣丘濬。
作为一名混级官场几十年的老臣,上面一个眼神,丘濬马上会意。
“陛下,臣以为贸然开海,大不妥当,但是李府尹所书诸项事宜,亦需重视,不妨在天津卫开设港口,观其发展,再图后事。”
丘濬说的很小心,要不咱开个港口试试,不行就关了呗。
弘治皇帝借机说道:“既然众说纷纭,不如传召李东阳回京,当面陈。”
众臣心中郁闷,明明只有一个人赞成,我们九十九个都反对,怎么就众说纷纭了?
但是皇帝开了金口,总不能驳人家吧。
行吧,等刘东阳回来,咱们联合起来,一起喷他!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