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六年,除夕。
靖海侯府热闹非凡,因为府上的二老爷,建昌伯张延龄回来了。
不仅如此,毛宪清、贺东来、杨怀瑾三位高徒都过来了。
张鹤龄非常开心,张延龄也还罢了,让他去夷洲岛表面上是做话事人,其实那边实际管事的还是王守仁,这三位学生可都是自己的宝贝。
大明朝什么最重要?
人才!
平日里杨怀瑾还能时不时地过来冒个泡,但是毛宪清和贺东来在天津忙的不可开交,基本上见不到面。
“来,尝尝为师从南昌带回来的庐山云雾茶,怎么样?”
毛宪清端起茶杯闻了闻,然后轻酌一口,说道:“汤色明亮、香凛醇厚。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张鹤龄心说,显摆你有文化是不是,喝个茶还跟我这吟诗?
贺东来随后说道:“学生观此茶青翠而多毫,叶片匀嫩漂亮,汁多耐泡,味甘清香,是茶中极品。”
张鹤龄点点头,看看,这才是人话嘛!
“你二人现在天津府任何职啊?”
毛宪清放下茶杯,说道:“回禀恩师,如今天津府效仿京兆府,下设河东县和滨海县,弟子任河东知县,东来师弟任滨海知县。”
张鹤龄很高兴,说道:“都混成知县了,不错不错,如今天津府那边怎么样了?”
毛宪清继续说道:“自李府尹就任以来,开始实行新政,开设港口,大力发展造船工艺和海上贸易,在新政的影响下,民间兴起了很多作坊,相当一部分百姓开始脱离农业,以工商为生。”
“这般新政,朝堂之上肯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吧?”
“恩师所言甚是,自年初开始就有人指出,农乃国本,百姓放弃农业,耕地改为作坊,此举有伤国本,并以此为由,弹劾李府尹。”
张鹤龄似乎很兴奋,道:“李东阳又被人弹劾了?”
“正是。”
“结果如何?”
“李府尹与那几名言官殿前对峙,拿出了今年的粮食收成统计,较之去年,产量翻了一番。”
张鹤龄点点头,看来李东阳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陛下怎么说?”
“陛下比较疑问,为何耕作的百姓少了,土地也少了,粮食产量却能增长一倍,李府尹只是说此乃天下大治之象。”
张鹤龄撇撇嘴,道:“这个李东阳还真能吹!”
却见毛宪清神色虔诚,起身作揖,说道:“其实,我二人对这个问题也不甚了解,今日有幸面见恩师,还请恩师不吝赐教。”
张鹤龄反问道:“除了天下大治,李东阳没有说别的吗?”
“李府尹与我二人商议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似懂非懂,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