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明在前世曾经看过有关印刷术的介绍,上面说印刷术的前身——即印章,其实从战国时代就被普及了,但是一直到了唐朝才真正发展起来,相隔一千两百多年!这其中必然有纸张出现相对较晚的原因,但纸张可是西汉年间就已经有了的,直到唐朝面世首张雕版,这其间也是隔了八百多年之久!
这个世界本身就已经崩的一塌糊涂,天下间除了君王和官府,私人是不允许刻制印章的,科技点点歪了也属正常。但是地球的科技点在车明看来可是一路畅通。
印刷术,应该更早出现才对!
之所以没出现,车明猜测,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与读书人少,不需要那么多书籍有关,但恐怕还有另一层原因——当权者的不支持,甚至是严重抵触!等到了唐朝才被“发明”出来,也是由于那时科技遇到了瓶颈,读书人需要,万民也都需要。
用一种阴谋论的说法——可能,那时候的当权者早就已经掌握了印刷技术,之所以迟迟不去推广,就是害怕彻底开了言路,使得社稷不稳!这种猜想不是没有道理的,家天下的统治模式,使得王权必须充满神秘感,任何人都不得去品评!不放出印刷术,也是害怕有人妖言乱政!
但是在这个已经崩坏了的世界,车明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代天行事”,虽说成不了王侯将相,但做个教化万民的孔门子弟还是可以的。
车伦有抵触情绪,也是害怕他犯了皇家的忌讳,惹来杀身之祸。奈何车明志向奇高,明知前路有荆棘,依然想走不归路!
于是车明便劝慰道:“父亲,孩儿深知父亲系为儿担忧,但孩儿如今已是成人。大丈夫,当心系天下,而不应苟于儿女小义。如今天下,万民疾苦,一遇灾荒便尸殍遍野。孩儿自那一界来,便是受了命,负了责,该当尽力挽救当下苍生。为今天下,万民只知私益而不知公益、为君者只知独乐而不知万民亦有同乐之心。久之,必内外双患,国将不国。解决之道,唯有上开君王怜万民之心,下启臣民共患难之想法。印刷一道,实为拨乱扶正之法。继而广印书籍,开民智,启智慧,推演工具为民所用。由此,民不需多劳既可富足,君不需苛捐也可享万民供养,此为忠君之策。民富国强,君才能安坐天下啊!”
车伦听的一时语塞,到后来只能叹息一声,道:“吾儿当有贤者之风,但你要切记,过刚者易折,唯善柔者不败。这印刷一道,暂不要外传,你且先研究一二,待我写信与你卿姐,等她回信,你我父子二人再来商议。”
车明应了声“是”便拜别离开了。
第二天车明起的极晚,自从胖丫出走,车明总是忘记减肥的事情。他也提醒过秋棠要喊他早起,但小妮子最近学坏了,有时候起的比他还晚!
吃过早(中?)饭,车明喊来长贵儿议事,这小子机灵,很多事情一点就通,所以车明很满意这个长随跟班。他也没和长贵说具体要干什么,只是让他去找个好木匠来帮忙。
下午时分,车明还在午睡,木匠就已经被带到了。来人是远近闻名的老班头,十里八乡最出色的木匠。车明请他来,主要是想向他询问关于木雕技艺的事情。别看现今社会的木匠多数只会打个普普通通的家具,但古代的木匠们能耐可大了去了,小到桌椅板凳,大到床榻华盖,全都是由木匠亲手所做,上面的花纹纹饰也多是出自木匠之手。当然了,古时也有雕刻师傅,但那时的雕刻师傅主攻的还是砖石方面,木器的活儿,通常他们是不碰的。
经过一番问询,车明最终确定了原料和需要使用的工具。
原料是木头无疑,毕竟铁器稀缺,而且易被氧化,不好保养。工具……工具就是老班头自己了!
之前车明想的简单了,他根本没想到雕版会这么费劲。之前他以为雕版无非就是拿刀子在木头上随便刻刻就成型了。结果,经过老班头一下午的指导,车明竟是连一个字都没弄出来,而且他两个爪子全都僵硬的不敢动弹——实在是雕刻一道太费劲了!他选的是凸版印刷,是需要把除了倒着刻的字以外所有空余的地方全都刻成直角的,没个十来年的雕刻功底,只怕刻不了几刀就得把凸出来的文字刻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