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催命鬼似的铃声响彻整个校园。
同学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笔,起来交卷。
余力却是头也不抬,反而加快了答卷的速度。
在监考老师一再的催促下,余力才极不情愿地把卷子交上去。
走出教室,一只手搭上他的肩膀,问道:“鱼儿,考得怎么样?”
听着这个熟悉的声音,余力没心情搭理他,晃了晃胳膊,把那只手从自己肩膀上甩掉。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补考嘛?”另一个声音大大咧咧的说道。
余力很想怼他:你才补考,你全家都补考!
不过,对方说的也是大实话。
既然考差了,除了下学期开学前参加补考,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不但他要补考,身边这两位,恐怕也难逃补考的厄运。
在同学中,他们三人——余力、许明、庞亮——人称“糖葫芦”组合。
因为糖葫芦的原材料是山楂,谐音“三渣”。
三个学渣。
关于这个明显带有鄙视意味的“光荣”称号,许明和庞亮并不怎么排斥,他们喜欢吃糖葫芦,爱屋及乌,觉得蛮好玩的。
似乎为了更加的名副其实,许明和庞亮索性将学渣这条道走到黑,在功课上,愈加荒废。
余力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到了第二个学期,光顾着和许明、庞亮混在一起玩,成绩就急转直下了。
他不是不后悔的,特别是在眼下考试刚刚结束这一刻。
“考都考了,后悔没用。”
“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补考。”
两个人一唱一和,似在演双簧,不知道在安慰自己还是安慰余力,反正余力听了并不受用,回敬他们一个白眼。
对于学渣来说,每一场考试简直就是一次折磨。
好在一切都结束了,下午不用再参加考试。
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漫长的暑假正式开始了!
许明和庞亮提议去网吧。
余力没有心思去,摆摆手让他们自个儿玩去。
许明和庞亮说:“哪能三缺一,要去就一块儿去。”
两人正要架着余力同行,余力的手机响了。
余力拿出手机一看,是他妈妈从大洋彼岸打过来的视频电话。
二人见状也就作罢,和视频里余力的母亲打过招呼后,跟余力挥挥手,结伴走了。
余力刚接通视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儿子,考得怎么样?”
余力没好气地道:“老妈,你烦不烦,每门功课都要问。”
老妈振振有词:“这不是关心你吗?我们半夜三更不睡觉,还不是为了你!”
余力看了看本地时间,快要中午12点了,算算时差,美国应是在凌晨1点左右。
他心里就更觉得有些愧疚了,故作轻松道:“考得还行啦,等成绩出来了再说,你快去休息吧。”
“那就好,那就好。”他妈在视频里露出欣慰的笑容。
余力正要关闭视频,他妈背后又冒出一张脸,是他爸:“小子啊,你要是没考好,这个暑假就别来美国了,老实呆在家里补课。”
看来还是老爸最了解自己。
余力心虚地道:“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快去睡吧,我去吃饭了,拜拜啊!”
说完,迅速把视频关了,心里嘀咕道,我还不想去美国呢!
打发完父母后,真正担心的是如何回家面对姑妈。余力的父母在美国芝加哥华人区经营一家中餐馆,他被寄养在姑妈家里。父母人在国外,天高皇帝远,和姑妈却是朝夕相处,很难蒙混过关的。
最多一个星期之后,期末考试的成绩就会公布出来,由学校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
也就是说,能让自己逍遥的时间,顶多只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就凶多吉少咯。
余力暗自发愁,得提前想个办法。
最近姑妈进入更年期,心情不大好,他可不敢触霉头。
在学校门口,余力用手机唰了一辆公共单车,骑着上街。
中午家里没人,姑父姑妈都在单位食堂吃午饭。余丽平常在学校食堂吃。因为下午不用再考试,他决定先去街上逛逛。
不知不觉,余力骑着单车来到了一家包子铺门前。
眼下正是饭点,空间不大的店内早已坐满了人。
门口的铺子也是围了一圈人,这些人买了之后都是要打包带走的。
余力上前去排队。
这家包子店,招牌的名字很奇特,叫做“狗不离包子”,据说狗闻了包子的香味,就挪不动步子,赖着不肯走了。
其实人吃了也是回味无穷,从此不离不弃成为这家包子铺的铁杆粉丝。
反正余力每次经过,只要赶上饭点,他都会去光顾一下。
有人就说,你这家包子铺是卖给人吃的,应该叫“人不离包子”才对,叫狗不离包子,这不是在骂人吗?!
其实这里面有个典故,相传包子铺有个传统,每天早上蒸好的第一笼包子,是不卖的,要分给守在铺子门口的流浪狗吃。
以现代的目光来看,每天都有一群狗守在你家店门口,等着吃你家的包子,相当于在帮忙做广告,对于包子铺来说,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几百年来,这个传统一直没变。
直到最近几年,那些一大早起来吃早餐的人就有意见了,人都不够卖,干嘛还要给狗吃啊?
浪费!
不知道是第几代传人的现任包子铺老板,听多了几次这样的牢骚之后,就觉得有道理。
于是就把这个规矩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