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8亿人给2亿人搞饭吃的局面不改变,中国永远别谈现代化。
这句话所指出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农业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粮食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整体战略问题,城市化、工业化如何发展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论战,格局大,站位高,又契合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刹那间,仿佛阴云密布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璀璨的阳光穿过裂隙,照耀在漆黑的大地上。
思维的缝隙一旦被打开,就如蚁穴决堤,再也无法阻止思路的奔涌。
“对于中国这样人均仅有约1.5亩耕地,且人口占世界1/5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粮食不言而喻是个永恒的问题。但也正因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种基本国情矛盾、小农村社经济这种基本生产关系,是制约粮食生产与供给的主要问题,所以,粮食问题切不可单纯看作粮食生产上的问题,而应纳入整个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系统之中综合考虑……。”
准备了将近十天,傅松终于落笔了,而一旦落笔,就再也停不下来。
“……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情况将愈发普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实行严格保护耕地国策的基础上,提高耕地质量,提高亩均产量,才是解决粮食减产问题的根本途径。”
……
傅松这篇论文的思路非常简单,既然萧竹梅认为建设占用耕地是粮食减产的根本原因,傅松就暂且认为她是对的,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情景模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直至耕地面积减少到一个举国上下无法忽视的水平。
到那时,耕地面积不能再减一分,也无法再增一分。减一分就吃不饱肚子,增一分经济发展将受到制约。因此,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采取提高耕地质量,从而提高单产的方法,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最后,傅松根据这一情景模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未来无论如何都要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产,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呢?
耕地质量的提高,亩均产量的提高,都少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少不了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更少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论文最后还是落到了年初农业政策失当上,粮食价格双轨制的形成,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补贴的取消,导致了农业生产力的退化,多种因素综合叠加,最终造成了今年的粮食减产。
完稿后修改了两遍,傅松把论文投了出去,时间已经倒了1986年的元月二十。
论文投出去后,傅松算是出关了。
上一场雪还没化完,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雪,白天化,晚上冻,这么一交替,地上的雪又硬又滑。
来到地理系办公室,看到大家在,傅松趁机宣布请大家喝酒。
张晓春摸着肚子说:“这一个月可把我累惨了,老傅,酒得喝,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硬菜,我得好好补补!”
“你这不是打我脸吗?在沐城喝酒没有硬菜那还叫喝酒吗?不信你问问邵姐。”
邵青笑道:“咱沐城或许别的不行,就是人实在,小傅说的对,喝酒不配硬菜让人笑话没诚意。”
赵志说:“我要求不高,一人发个猪后肘子抱着啃……,哎呀妈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打住打住,我的口水也快流出来了,哈哈……。”
“什么时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