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八十九章 公子昂论兵 白恒的兵法

第八十九章 公子昂论兵 白恒的兵法

武侯曰:“致之奈何?”

起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谴使者劳赐其父母,着不忘于心。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

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以四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吴子兵法!我说你可以啊老兄。这吴子不是逃到楚国了吗?你怎么会有他的兵法。”

“还有,你刚才开始读的是什么兵法?”

“兄弟,此乃姜太公所着的兵法散篇,以传世六百余年,为商周武将必习之,而姜太公曾担任周文王之大司马,故以此故称司马法。”

司马法!!这个雷云知道啊,只是司马法已在历史中遗失,后世存世的多是零碎散篇和后世司马穰苴所写兵书名为司马穰苴书。

说起这个司马法可是不得了,司马法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它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有浓郁的贵族色彩,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此书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后世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但遗憾的是,周朝开国之初的司马法是由姜太公所撰,姜太公死后,又有数人重新编撰,成为后世人们所知的司马法残篇五篇。并不是其原着。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着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

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

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着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

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着作的声誉。元丰中即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

它把战争看成是统治的组成部分,是通过统治手段达不到目的时而采取的另一种权衡手段。所以它的战争观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这个战争观包括以下三个核心内容:其一,杀人而安人,杀之可也二,其二,国,爱其民,攻之可也其三,以战止战,战之可也。它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但强调以仁为战争之本,实质上就接触到了这个问题。

从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出发,本篇提出的作战原则是:战争不能违背农时战争不能在疫病流行时进行战争不能强加给有国丧的国家战争不能在敌国受灾时发动,也不能在夏、秋两季兴兵,以爱护敌对双方的民。

这些观点,直到春秋时期,列国还有遵行的。从仁本观念出发,又提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着名论断。成为了后世军事甚至是治国的重要依据。

相信各位看官都看过汉武大帝这个电视剧,其中汉武帝让他的舅舅田蚡把话说完,不要只说一半留下一半。而这句话便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他表现了它既反对战争,又不忘战争准备的进步态度。这种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正是周代以王者之兵为正义之师的思想的反映。也是后世的共和国立军的根本,正义之师,威武之师,雄壮之师。

此时雷云亲耳听到这司马法,姜太公的重要军事着作,你说他怎么可能不兴奋。

“老兄,还有吗?在读个十篇八篇来听听。”

“我草,兄弟这些但是散篇,我也是偶然才得到了十二篇而已,你这十篇八篇,你这是是准备把我一下就掏空啊。不行不行,最多在读一篇。”

“你听好,就读一遍,记不住概不负责。”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自古之政也。”

“先王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司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国辨职,以爵分禄,诸侯说怀,海外来服,狱弭而兵寝,圣德之治也。”

“其次,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讨不义。巡狩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失王。”

“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会天于正刑”。冢宰与百官布令于军曰:“入罪人之地,无暴圣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既诛有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立明,正复厥职。”

“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六:以土地形诸侯,以政令平诸侯,以礼信亲诸侯,以礼力说诸侯,以谋人维诸侯,以兵革服诸侯。同患同利以台诸侯,比小事大以和诸侯。”

“会之以发禁者九。凭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好,好好好。老兄,想不到啊,你竟然如此的熟读兵法,还有这姜太公的司马法。这确实太牛逼了。”

“竟然可以按战争的目的,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大类。认为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诛暴扶弱的战争是正义的。所以,为安人而杀人,杀之可也为爱其民而攻其国,攻之可也为止战而战,虽战可也。为扩大疆土或夺取财货、恃国之大而凌辱小国之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备战而慎战。居安思危而不忘战,这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说的好啊,强调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每年进行军事操法训练和检阅,以示全国上下不忘战并随时准备应战。在强调备战的同时,又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要备战,但不可好战。好好好,这真是太好了,军事思想居然到这样的程度,不得了啊,真不得了,真是了不起。”

“我说云弟,你们也未免太瞧不起人了,你俩说了半天我都没搭理你们,怎么还越来越来劲了,这就叫好啊,那你等着,我白恒给你来来更好的。”

“啥?你这个二百五还有更好的?切,别说我不信,这屋子里的肯定都不信。”

“没错,哥你别瞎捣乱,你到懂什么兵法啊?”

“弟,帮外人差不多就行了,好歹我也是你哥,不带你们这样瞧不起人的,听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嚆嚆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至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鹜,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这。。。。。。哥,你何时学习的兵法,这是。。。。。”

“我草。白恒,你这是太公六韬啊,你从何得来的,什么时候习得?快快借给我看看如何?”

我。。。这特摸得都变态啊,太公六韬怎么也出来了,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着名的道家兵书。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此时雷云完全处于一种雷击的状态,这确实太可怕了,一间屋子,瞬间蹦出了三部惊世的兵书。并且都是后世极为推崇被多次收录撰写,这是极其难得的道家的兵书,记住,这是道家兵书,这一点非常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唐,开局带小公主去现代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世子无双饥荒年,我资助女将军打造盛世王朝佛缘盛世耀明章乱世枭皇:柴荣极品废皇子,开局羞辱敌国公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