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他多少钱收的东西,他就会在卖的时候,一开始叫价十倍。
如果有人还价,他降价最多不会超过三成。
如果那个人最后买了,他就舒舒服服的赚了六倍的本钱,或者七倍倍,反正就是最多九倍。
如果最后这件东西没卖出去,那他就知道,这个东西不值他收购价的十倍。
下一次再喊价的时候,就会以比原先低三成的价格叫卖。
以此类推,直到他卖出这件宝贝为止。
你还真别说,这个机灵,还真让他抖着了。
他一点的古玩只知识都不懂,就凭借着这个,给自己老家盖上了大瓦房,给儿子买了结婚的楼,还买了辆车。
当然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知识后想出来的歪招。
马自豪很认同马未都说到一句话,“人啊,你有钱不牛,你有文化才牛。民国时候,有钱人,一定是有文化的,没文化很难发财。”
其实,别管啥时候了,都是这样的,没文化很难发财,而知识就是财富。
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再造纸术不发达是时候。
在汉朝的时候,大家知道,当官又两种途径,一种是太学生毕业生。
另一种,就是察举制度,各地举孝廉。
后一种,一般是给富二代,官二代们用的。
普通人的晋身之法,通常只有第一种。
郎: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
本来,郎,刚开始设置的时候,并不是个重要的官职。但是到了汉朝,就发生了变化。它成为了汉代官员选拔的重要环节。
汉代的郎官都是在贵族子弟中选拔的优秀人才,或者是太学毕业生,说是在皇帝身边做侍卫,实际上是学习做官,增加阅历,一般经过一端时间的历练,都会被任命正式的行政职位。
再汉朝,太学生几乎都是祖传的。想进入太学,是有门槛的。
进太学,要考试,要考试,就要读书,认字,有文化。
那怎么才能认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