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原。
大明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即广义龙首原的“九一高地”。大明宫前朝区占据龙首山的最高端,九一高地乃龙首山之主脉,龙头所在,“头高二十丈”,地势十分高亢。站在大明宫含元殿向南眺望,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虞允文闻声,望着这座沉睡了将近两百年的长安城,不由得神思物外。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长安城。”
数千年历史长卷在脑海中浮现,长安城的景观,如今也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热风拂面,站在含元殿上,耳闻目望着这盛唐的繁华喧嚣,虞允文心头没来由一阵感慨:长安,丝路之东端,盛唐之名都,宫殿恢弘,坊市繁华,几度化墟又几度繁盛。
虞允文知道官家所问之话,是为何意,官家彼此御驾亲征的真正目的就是想定都此地。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而都城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唐长安城的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想了想虞允文略显拘谨地说道:“陛下,长安城乃龙盘虎踞之地,我大宋定都在此,定会重现汉唐辉煌……”
赵岑看了一眼虞允文,摆了摆手,“走吧!今日陪朕出去走走,好好领略下这长安盛景!”
随着话落,赵岑带着李越、魏公公和虞允文及数十名护卫,就直奔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桥(灞柳风雪)而去。
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
灞水两岸多植柳树,每年到春天,灞桥两岸绿柳覆荫,柳絮漫天,飘飘扬扬,恰似春日里的一场雪,景况极美,而今。
“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这首诗描写的正是“灞柳风雪”的美景。
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
唐时在灞桥设有驿站,当时叫做“滋水驿”,也被称作“灞亭”。
古时人们多在此处迎宾送客,依依话别。灞河、灞桥、灞柳、灞亭,古往今来,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生离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到了这个地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岑一行人走在灞桥上,感受着略有冷意的煦春风,突然一大一小两道倩影,步入了赵岑的视线,在她们的不远处还跟有两个兵丁护卫。
身旁的魏公公和李越顿时眸中露出一丝寒芒,李越更是微微上前半步,胳膊和腿蓄势待发,而虞允文,更是将手放在了刀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