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就起身来检查真伪。只见他在那炉子里面搞了半天,也没发现里面有什么铜块。于是他转身对李三说道:
“陛下,据小奴检查,刚才玄虚大师扔进去的铜果真不见了,应该是已经成金无疑!”
李三一听,赞叹道:“道长果然有奇术,不简单,朕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来,赏玄虚道长绢三百匹、金钱二百、银钱二百……”
这李三又是一番重赏。
杨果摇摇头,原来是把青铜变成了黄铜,哪里是什么黄金?
这黄铜此时叫“鍮”(tou),价值大约比白银还要贵四倍,但是比黄金要便宜些,也可以叫“金”。
当然,玄虚道人的技术还不成熟,他只知道炉甘石和铜可以炼鍮,却根本不知道原理!
其实那是锌在起作用,锌和铜一起冶炼就会变成黄铜。
当然,冶炼锌是需要技术的,要到明代以后才掌握。
至于其余的道士,纯粹是些江湖卖艺之人,用炼丹获取的化学知识来迷惑李三,换取名利。
自己是化学博士,这些技术不是比他们强上一万倍?
他们都能靠着这些不入流的雕虫小技博取名利,自己为何不能?
就在他思考之时,高力士又让大师伯邓紫虚讲大道了。
大师伯是正人君子,并不靠这些技艺博名。
他一贯是给李三讲解清修之法,以获得长生之效果:“陛下,微臣不想表演仙术。凡仙术,大多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与事无补!
老君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大师伯开始给李三讲解道德经的大道之理。
……
一直快到吃午饭的时间,大师伯才讲解完毕。
李三也经常跟随大师伯学习些道家养生功法,对身体倒是很有裨益。
听罢邓紫虚讲道,李三说道:“今日听了邓先生讲道,顿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着赏绢二百匹,金钱……”
李三刚说完赏赐,不料大师伯却拒绝了:“陛下,微臣不敢领赏!微臣今日只不过讲了几句老君之言而已。
陛下,微臣听闻陛下每日服用仙丹。这外丹的确对修道之人大有裨益,然如果不分四时、不分阴阳服用,恐适得其反。
微臣看陛下之气色,有火旺之像,怕是服用丹药之时机和分量有些小差池。
微臣有一徒儿,身体天生有些小疾,然其精通丹道。臣听闻陛下宫中尚缺一丹童,今日特地陛下推荐。”
李三一听,点点头,随后看着杨果说道:“邓先生说的就是这位小先生吗?”
邓紫虚点点头:“他就是小徒杨果!”
李三又问:“朕看他气色不错,不知道其有何小疾?”
邓紫虚说道:“这……启禀陛下,小徒他天生阳物畸形,好似宦者一般!”
众人一听,都把目光看着杨果,神情诧异。
这下把杨果气得不行:草!大师伯,你怎么把徒儿这样私密事都讲出来?
李三一听,笑着对吕德伟说道:“吕四,你给他检查检查,看看是否属实!”
“遵旨!”
那吕四向皇帝李三行了礼,便来领杨果到隔壁房间检查。
杨果尽管千百个不愿意,可是也只得跟着他一起走。
……
检查完毕,吕德伟给皇帝和高力士复了命。
李三一看,既然他与宦者无异,而且精通丹道,倒是一个极好的丹童人选。
不过,就是不知道他的丹道技术如何,这里有如此多的仙人,正好可以试试他。
于是李三问杨果道:“小真人,你就给我等说说丹道吧!”
杨果一听,不禁大喜过望,看来自己出头的机会马上就快到了!于是他向李三叩首行礼道:
“陛下,丹药的确养生,譬如人生病,要服用药物一般。不过正如家师常言,丹药之功效如同拐杖,而清休本体,才是双足。魏伯阳老祖曾经说,欲作服食仙,宜以同类者……”
他脑袋里面有原来杨果之记忆,自然对丹道信口就来。看看说得李三已经信了十分,他突然话锋一转,说道:
“陛下,丹道之学,犹如浩瀚大海,非一日可道尽!不过,微臣今日第一次面见圣上,要给圣上献上一术。
此术与刚才诸位前辈之术大不相同。刚才那些仙术,大都是障眼法,只能独修,并无实用。”
李三一听,这小道居然要献奇术,当然是好事情啊!于是满脸带笑道:“小真人说来听听,究竟是何等实用之术!”
杨果说道:“陛下,微臣也会点铜成金之术。不过,微臣的点铜成金术更加成熟,可以传授给少府监,让天下人尽学!
如果少府监肯用,相信一年可增加鍮几十万斤甚至上百万斤也不在话下!”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无人不惊讶!
要知道,大唐一年的铜,也不过两百万斤呢!
这小道士如何能够增加几十万斤比铜贵得多的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