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京都的街道上多了许多沿街乞讨的人,他们一看到高官贵族的马车,轿子,就会迎上去,拍着车窗,带着一股燕北口音大喊:
“大人行行好,给点钱吧,燕北大旱,我们逃难至此,饿了好几天了!”
有的官员不做理睬,甚至大打出手,好心的给几枚铜钱,却没有人愿意多管闲事。
已经三日了,未见任何成效,明初反思着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她想到了“旁观者效应”和“从众心理”。
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她觉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多管闲事,既然都不愿意多管闲事,那她就要精确到人,让那些不想管闲事的人不得不管。
“有多少官员给了你们铜钱?有几个看着像三品以上的?把这些要员找出来,你们轮番上去,我就不信他们还无动于衷。”明初对秦毅吩咐着。
在重重筛选中,秦毅挑中了中书令沈之铭,也就是沈袖的父亲。
一天下完早朝,沈之铭坐着轿子回府,路上突然有一名乞丐跪在前方,拦住了去路,乞丐叫嚷着:
“求大人为草民做主啊!燕北大旱,村民都快饿死了,全省封锁,我们死里逃生才到了京都!”
沈之铭叫停了轿子,让小厮给了那乞丐几枚铜钱,又告诉乞丐自己无能为力,叫他另寻他法。
那乞丐因为声势浩大,引来了许多百姓旁观,人们纷纷议论燕北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个轿子里坐着的又是什么人物。
乞丐独自悻悻地回到凌天会据点,经过一个僻静无人的街道,忽然看到一个人影闪过。
那人手中刀光闪闪,脸蒙着面,一双阴森可怖,杀气腾腾的眼神让人毛骨悚然。
乞丐正想尖叫,却觉脖子一凉,鲜血四溅,倒在了血泊之中。
过了几个时辰,有人路过,发现了那乞丐的尸体,报知京都府,有人指认见过这名乞丐,曾拦住过中书令的车驾。
“沈大人,下官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向您了解些情况。”京都府尹陆林川点头哈腰,低眉顺眼地向沈之铭询问着事情的来龙去脉。
陆林川十分郁闷,为什么要摊上着档子事,还涉及当朝宰辅,却碍于职责,不得不盘问,走个过场。
“事情就是这样,陆大人是不是应该查查凶手是谁,那乞丐什么来路。他说燕北大旱,是不是燕北的什么人做的,也不好说。
本官就只是听他说了几句话,此事干系重大,要是陛下询问,陆大人可要把事实陈述清楚,不知道的不要胡乱攀扯,陛下自有圣断。”沈之铭淡淡说道。
陆林川听明白了沈之铭的意思,是在好心提醒他此事牵连甚广,没有证据的事不能乱说,以免说错了话。
他忙躬身,谄媚一笑道:“下官明白了,谢沈大人提点。”
楚王府里,周承年的贴身护卫王则言正向他的主子禀告着事情的进展,心中满是疑惑地问道:
“殿下为什么一定要杀了那乞丐呢?这事我们本来可以不用参与,仅仅是因为那乞丐见过沈大人吗?仅凭这一点怕是扳不倒沈大人。”
“本王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斩断老六的势力。
当然,明初制造了这么好的机会,本王不用多浪费啊!
她不去找老六求助,却阴差阳错地找到了他的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