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我的中考,大哥的高考才是全家的重中之重,只不过我平时的成绩比较不靠谱,而大哥的学习却只能用优秀来形容,基本上在他们班处于十名以内,高了到前五名左右,尤其是他的物理,如果不是满分,也差不了几分,他在班上还是数学课代表,数学成绩相对稳定,总而言之是他的成绩没看到有什么弱项,这也很符合学习好的人的特点,能者无所不能!
对于大哥的高考,家里更是放心,所以一切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大哥就考完了,大家也都问他到底考的怎么样,他摇摇头:“跟平时差不多吧,数学有道题没做完!”
那个时候的高考是分文科和理科,文科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理科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满分150分,总共750分满分。
每年的高考下来,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要预估自己的分数,根据自己预估的分数来报考大学。
大学分为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和大专。
重点大学里面有全国知名的那些大学,被称为全国重点大学,这些重点大学的名头是政府给的,大概有一百所左右。当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在我们的省招生,而且每所大学给不同的省份的招生名额也不一样,比如北京的大学会给北京的生源多一些名额,上海的重点大学会给上海的生源多一些名额。而一些比较远的省份就会获得很少的名额,比如厦门大学每年给我们省个位数的名额,而南京大学有很多年不在我们省招生。
重点大学招生里面还有一些学校被称为本省的重点大学,简称省重点。这些大学是每个省重点建设的学校,为每个省培养建设人才。
重点大学下面一档是普通大学,基本上都是没有进入重点大学名单的学校,也不是本省的重点建设的学校。这类学校提供本科教育,有的还能提供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后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博士研究的学校越来越多)。
在这以上的大学读书四年(某些本科专业需要更多的年限),考试通过,论文答辩通过后可以获得国家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就算大学本科毕业了。
下面一个档是大专,大专也是两种,有的是专门的专科学校,学校里只有大专文凭的教育。但一些大学包括重点大学也提供专科教育,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这种最知名的学校。
这些信息都是基本信息,非常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每年考试完,所有的成绩出来以后,每个省会根据考生考试的状况划分分数线,分别是重点大学分数线、普通大学分数线、大专分数线。
考生考试完成后,每个人会拿到一份考题及答案,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去给自己打分,然后汇总起来是你的预估分,根据自己的预估分,你要预测自己在全省考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大概能上什么样的学校,来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你要选择的大学,一部分是你要选择的专业。
每一档你一共可以选择三个志愿:分别是第一志愿大学、第二志愿大学、第三志愿大学,总共有三档,所以一共有可以报考9所学校。
每所大学你可以填报三个专业:分别是第一志愿专业、第二志愿专业及第三志愿专业。
比如你如果觉得自己能考全省第一,你可以随便填任何学校,任何专业。当然你一定会挑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比如: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或北大的应用数学等。很多牛人就是这么填报志愿的,他们只会填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省没有人能跟他们抢饭吃。
如果你不能君临全省,傲视群雄,那填报志愿可就是技术活了!对了,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就算你是全省状元也可能报一个看似高大上,去了完全不喜欢,或毕业了没有出路的专业。这就是当时的魅力所在,高考成绩不是决定性的,要考运气。
说了这么多理论,我们回到我的家庭。大哥考完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了,考试成绩还需要半个月才能出来,这中间除了估分,就是玩了!
真是快乐的时光啊,这段时间大哥天天跟同学们吃饭、喝酒(一毕业就可以喝酒了),抽烟(没错,也开始抽烟了),打牌。聊天经常通宵的聊,晚上在同学家住是常态,有时候在别的同学家,有的时候在我家。
大哥估分在580分到590分这个区间,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成绩只能说还过得去,在他们班估分的排名在第十名左右。清华北大这种最顶级的大学没戏,但好一些的大学没有什么问题。
B高中每年能够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在30人左右,大哥如果在班里第十名左右,在全年级应该在60到80名。所以也要考虑上什么样的大学了。
那几年国内最热的是什么呢?通信专业,所以当时北邮很火。但我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搞金融,毕业后进银行,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下金融类的大学。金融类的大学在重点大学名单里的不外乎以下几所大学:中央财经学院(现在的中央财经大学,简称中财),东北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简称东财),西南财经学院(现在西南财经大学)。当时家里人就了解这几所,至于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财)这种知名的财经大学不在我们省招生,所以大家也没有机会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