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未来走向何方,未来过得怎样,其实,杨庚看到自己以前毕业的学生的人生的轨迹,大致可以判断他们的人生走向。
但是,一个毕业班的老师改变学生的命运的能力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学生最大的分化从孩子进入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
一个优秀的父母,肯定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掉队,但是,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的因素,智力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可以改变。以前讲农村走向城市是鱼跃龙门,但是,现在不一定,有地的人家的孩子不需要跃龙门。
一批学生将要走进职校学习,一批学生将要走进普高学习,这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命运或许不同。
进入职校的学生,极少数考上大专继续深造,大批的进入工厂或者自谋职业。
在早年,杨庚非常了解职校生的就业的,那时候,就业渠道不多,信息不对等。杨庚也帮助自己的朋友的人才公司输送过几批职校生到工厂的。
那时节,沿海工厂需要大量的职校毕业的学生,而很多不发达地区有大量的职校毕业生是找不到工作的,很多学校和人才公司合作,把众多的毕业生介绍到工厂实习或者工作。
杨庚记得那时,和朋友开车到武汉的天河机场接机,就是接发达地区工厂来招聘的人事经理。
两人一人抱了一束鲜花,接到两个年轻的姑娘,然后开几个小时的高速,到职校去现场招聘毕业的学生。
赶到职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的九点钟了。
开始对全校的毕业生进行试卷测试,然后进行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