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摊准备好,先在村里摆几天。
李安虽然常在外面跑,但是同行的不是家仆就是其他读书人,对底层人民的精神生活并不了解。
几天茶水摊摆下来,罗扬听的兴高彩烈,李安则是听的精神恍惚。
“那么多人都听到怪声,你说村南边的坟地里,是不是真的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要不晚上一起去看看?”
“不去,咱们都这么大人了,哪能像小孩子一样!”
就知道他会怂。
哪有那么多喜欢书生的女鬼啊,那都是落魄书生们的自嗨。
……
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流动人口,所以故事翻过来覆过去也就那么几个,听了几天也就没什么新意了。
听恐怖故事就是会让人上瘾,越害怕越想听。
所以两人把听来的故事记录下来以后,就准备把摊位搬到县里,那里往来的人比较多,应该能听到更多新奇的故事。
县城中心大街十字路口东北角。
罗扬对李安挑的这个位置还是很满意的,只是这么公然的抢生意不太好吧“在茶楼门口摆摊,你就不怕被里面的伙计揍一顿么?”
李安没有用语言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帮着罗扬把摊位摆好,然后朝茶楼里面勾了勾手指,叫出一个小二来“去给我搬几个条凳来,再让后面煮上一锅大碗茶备上我一会儿要用。”
伙计领命回去,很快就把条凳搬了出来,把茶楼半个门口都堵上了“已经准备上了,一会儿就得,还有什么事儿您只管吩咐。”
李安摆摆手让他回去忙活,然后对罗扬道“都是自家生意,谁吃瞎药了会来揍我?”
罗扬无言以对,自己对李家的了解还是不够啊。
随着李安所指所介绍,罗扬才知道,重丘县完全可以叫做‘李家县’了。
特么的,酒楼茶楼,布庄,米面铺子,车马行,还有个叫李显二大爷的县令,还有什么不是李家的吗?
势力这么大,还非得窝在一个小村子里,这么低调有意思么?
茶楼进进出出的人不少,可是罗扬和李安的生意却一点都不好。
‘故事换茶水’的套路在这里一点都不好用。
李安无奈,只好再去里面抓了一个伙计做壮丁,就站在门口,向每一个来喝茶的人介绍自己的摊位。
怪不得他不准备考功名之后,他的家大人只是让他去当小学老师,也不让他参与生意上的事儿。
堵着门把要花钱的客人往外推,他要是去做生意,怕是要赔到底裤都没得了。
不过赔不赔钱的不用罗扬操心,有故事可以听就行了。
小二一卖力气,小摊上的生意就明显好多了。
故事的种类也多样起来,不像在村里,除了走夜路遇鬼,就是谁家婆娘和公爹***。
李安经罗扬的锻炼,鹅毛笔用的是越发的熟练了。
比起毛笔,鹅毛笔沾墨写字明显要快的多。
住宿不要钱,吃饭不要钱,喝茶不要钱,纸墨不要钱。
天天什么都不用想,睡醒了就上街听故事,天晚了就一起讨论故事剧情,然后修改抄录至手稿当中。
这日子美的很。
不知不觉过了半个多月,故事再次开始重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