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皇帝定下的三十税一的祖制没错,但是后来实行起来却是要正税、塌钱钞、牙钱钞一起征收,加起来就是十税一了。”
“此外设店开铺的还要交摊位税、长途贩运的要交车马税,税目多如牛毛。”
朱桓万万没想到明代商税竟如此复杂,类目如此之多,但就他所知既然朝廷设了如此之多的名目来征收商税,为何国库还如此空虚。
“先生可知朝廷一年征收多少商税?”朱桓带着疑问请教道。
“就臣所知,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上交到户部的商税总共四十多万两。”陈其猷对这个数字也很惊讶,不太确信的回答道。
“才四十多万两?”朱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臣也对这个数字感到奇怪,按说以我大明商业之繁荣,税率之高,税目又如此之繁多,户部收到的商税本不应该只有这么点。”
朱桓思忖了一会才说道:“以孤看来,根源还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殿下的意思是?”
“太祖皇帝定下国策是重农抑商,其实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但从对商人的种种限制来看还是以我朝为最重。但世事难料,种种的限制措施仍没能阻止商业的发展。我大明刚立国时,太祖皇帝以朝廷当时的年支出两千七百万石为定数,定下了日后征税的基准。但随着军屯被破坏,户口增加,再加上与北方的战争不断,导致朝廷开支越来越大,朝廷只能不断的加税。总而言之还是朝廷的制度出了问题。”朱桓有点明白为何国库收入如此之少了。
“臣还是有些不明白。”
以朱桓现代人的身份多多少少明白点财税知识,但陈其猷作为传统读书人对这些道理就不是很了解了。
在朱桓看来明朝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财税制度上,有明一朝的财税之混乱之保守简直难以想象。
按照后世人的理解,户部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加民政部,掌管全天下的税收支配权,但实际上在明朝却不是这样的,明朝户部的官员也没有这个意识,户部更多时候充当的仅仅是为边军解押现银,为官员发放俸禄,并没有起到一个财政部门应有的作用.
明朝的财政收入应该是唐宋以来最混乱的,根本无法统计一年的收入有多少,有记录可查的是太仓库银最多的时候也仅仅只有五百多万两银子,就这些银子还要向边军解押,太仓库仅仅过一过手,还没焐热就要用出去.
所以朝廷的国库中永远都是空的,也就造成了现在无饷可用的窘迫,只能不停得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