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泪眼一横,“所以,现在又要来拿我孙儿了?”
王贲忙摇手道:“侄儿绝无此意!”
老太太哪里听他解释,高声指斥道:“好啊,要拿来拿啊!杀光了爷父叔伯,现在也该轮到小的了。南雄,你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父亲的好兄弟砍上一刀。来,王贲,往这砍,把老身也一并砍了,好去跟嬴政邀功啊,来!”
王贲脸色涨红,连连摆手,一边后退一边解释道:“国太,王贲绝无此意。”
他每后退一步,老太太便前进一步,等退到墙边再无可退时,老太太又拿起那根先王所赠的拐杖,向他肩上腿上打去。
王贲没奈何,只得狼狈的跑了出来,掩面逃回王府去了。
侍女急忙关闭大门,跑到老太太面前,急道:“公主怎么就把他打出去了?他这一走,老将王翦定会亲自登门。”
老太太怒道:“开门,大开院门!老身今天就是要向王翦讨个说法。他不过来,老身就去王府找他!”
侍女叹了口气,看看楚南雄,见他微微颔首,也就只好打开院门。之后就趁老太太不注意,悄悄的将那根国太杖藏了起来。
晌午时分,王翦果然亲自前来。一进院门,抬头见了老太太模样,王翦顿时就止住笑容,骤然惊问道:“公主,你,你怎么老成这样了?”
老太太猛然站起,左看看右看看,不见了国太杖,便迎到院内,一把扯住王翦手腕,质问道:“韩王安活着,燕王喜活着,赵迁魏假全都活着,为何轮到我儿昌平君,定要非死不可?你们口口声声王命难违王命难违,老身问你,哪道王命说定要我儿惨死?”
王翦心有所感,长声叹道:“楚人愚鲁,宁死不降,倒在我意料之外。”
战国之时,秦人刚直,楚人火烈,与中原五国民风大不相同。秦兵东出,首战在韩。当时兵临城下,尚未言战,韩王安便举城投降,且上书嬴政道:“韩安愿以子臣侍秦,愿我王父早日接手旧韩之地,以慰臣子韩安赤胆忠君之心。”连嬴政看了之后,都觉面红耳赤,难以理解,可韩王安却十分沾沾自喜,深以为此计大妙。
至于灭魏,比之灭韩就更加简单了。秦军兵临魏都,当着惶惶魏军的面,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到黄河谷口,在魏王假眼皮底下掘开谷口,水淹大梁城。魏王假守着满城二十万将士,竟不敢派一兵一卒出城迎敌,致使一众将士被活活淹死在大水之中。
灭燕之时,也是大军扫**,横驱直下。值得一提的是,燕王喜率军逃亡时,明明可以带走太子丹,可他怕无人断后,为免秦军追击,便下王诏令太子丹死守。
后来太子丹逃脱,嬴政欲斩草除根,便给燕王喜置书一封,严词申斥太子丹亡秦之心不死,并与荆轲刺秦等诸多事项。燕王喜惶恐之下,急命大军四处搜寻,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将头颅献与嬴政,以示两国交好。
自嬴政大军东出,至今已有七年。七年之中,强秦之名威显赫赫,未曾遇到敌手。唯独在灭楚之时接连栽了几个大跟头。先是李信、蒙恬,后是王贲、蒙武,前前后后折损士卒十余万、粮草辎重不计其数。最后,嬴政发举国之力,三次相请上将军王翦总揽大军,与楚军死耗三年,才趁楚国君臣猜疑之际,一举攻下寿春。
王翦自回到咸阳后,每每想起这场大战,仍是心有余悸。两军相争,既有死战捐国者,也有临阵投敌者,不同之处无外乎多少寡众。楚军与秦决战之际,明知结果必然大败,却无一将投降。如老将项燕、如楚王昌平君,更是在兵败之际举剑引颈,自戕殉国,其民风之火烈、军心之彪悍,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事情王翦心里清楚,却无法说的明白。他深知老太太寡居四十年,终日不出,无论是天下大势,又或者是各地民俗风情,断然毫不知晓。此次若非其孙被俘入秦,只怕她这一生都会禁足公主府,再不见外人。
王翦心头一酸,脑海中又浮现起了年轻时候的种种过往。当时红颜如玉、佳人如绮,十六岁的公主一出秦宫,就成为万千公子名士思慕的对象。那时候,王翦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孩童,与蒙武等人一起,躲在人群之中,望着徐徐而过的王车华辇,惊叹的注视着华盖之下的绝世容颜。
而到如今,伊人虽在,可却是白发苍苍、面如松皮,已经丝毫没有了当年的容貌和神韵,王翦哀惋之余,却也觉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等老太太好好出了口气,他又勉励笑道:“虽说战事无情,好在公子安然无恙,公主二人也可尽享天伦之乐。”
王翦看了楚南雄一眼,见他不言不语,只独自坐在窗前向外眺望,便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只是,公子眼下的处境,却不太友好,公子恐有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