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商学堂位于外城城南的南熏门里大街上,毗邻着太学和国子监,倒是没有西北商学堂占地广阔一派粗狂大气,但看着也算是精致秀雅。大门处和西北商学堂无二,都派人驻守,以免外人随便出入。随侍之人以平国公府的名义递上拜帖求见山长,守卫之人倒是也没有过多为难,通传之后不多时,一位青衣夫子便迎了出来,引着麦高向内而去。
之前在漠北的时候,李山长就已经将各处商学堂的山长都大致与麦高讲述了一番。这中州商学堂的山长姓冯,乃是中州的大族,族中能人辈出,在朝为官的比比皆是。而如今冯家大老爷也是冯家族长,官拜三司使,统管全国财政要务,整个冯家更是如日中天。而冯山长乃是冯家大老爷一母同胞的幼弟,此人年纪不大,学识渊博,于行商一道上也颇有建树,只是不知为何最后当了中州商学堂的山长,当年不少人为之扼腕叹息。
麦高随着引路的青衣夫子来到了冯山长的理事之所,这位中州商学堂的冯山长,也就不到四十的年纪,看着便是一脸的精明,和李山长比起来更像是个商人。麦高上前与冯山长见礼后,将李山长给的引荐信递了上去,同时恭声道“冯山长,这是家师让学生带过来的信函,还望冯山长可以酌情通融一二。”
冯山长打开了李山长的书信,一目三行地看了一遍,而后好奇道“为何你一定要去我中州商学堂的藏书阁呢,据我所知各处商学堂存放的典籍应该是相差无几,都是太祖皇帝当年统一安排印制的,就算后来有所追加但也绝没有什么别处寻不到的孤本。”
麦高之前也早有预料,倒也不慌张,只是道“学生计划游历大通朝各地的商学堂,想要写一本游记,而想来藏书阁最是能展现各处商学堂的底蕴之所在,故而特有此求。”
冯山长意味深长地道“哦,藏书阁还有这般作用,我倒是第一次听人如此说。”接着又道“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等下我让人带你过去。”
麦高忙道“冯山长不用如此麻烦,学生自行前往即可。”心想,若是身边跟着人自己还如何去找传承。
见他如此,冯山长也没再强求,随笔给他写了个条子,让他拿着去藏书阁的登记处即可。总算是暂且将冯山长应付了过去,麦高躬身谢过,便独自前往了藏书阁。
麦高行至藏书阁,他惊奇的发现,此处与西北商学堂的藏书阁别无二致,竟然也是一座石塔。要知道开封城内高塔不少,大都是木质结构,飞檐拱顶美轮美奂,反倒是石塔,在西北倒是不显,放到开封反而是有些格格不入。转念心下一沉,如今看来,刚刚他的那番说辞有些不妥,难怪冯山长表情怪异,若是各处商学堂的藏书阁都是一样的石塔,他所说之言岂不可笑。
不过此时也不容他犹豫,若是错过此次之后未必再有如此机会了,于是他也就不及顾忌那许多了,于登记处递上了冯山长的亲笔信,便转身熟门熟路地上了五层。待找到摆放记录太祖事迹文献的书架,果然寻到了同样的机关,只是题目有所变化罢了。
此处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麦高反复确认前后左右无人,这才触动了机关,再次胆战心惊地上到了塔顶。他本以为此处的传承或许已被取走,未成想过三关斩六将之后,腰牌和玉简都还在,这不免让麦高有些费解,那皇家商会之人到底倚仗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