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抬眼看去,见那人相貌平平,面上还有几分不屑之色,便问道:“此君何许人也?”
那人也不答话,关羽感觉丢了面子,也没有发作,笑道:“这位壮士便是张君,若非张壮士弃暗投明,我也不能如此轻易便建功。”
想来不假人颜色的关羽对此人颇为敬佩,可见此人实有过人之处,所以王翊也不敢再轻视他、
张延淡淡道:“延不过为了保部下弟兄性命,何时说过投降于你?若要取某性命,就此请动手。”
难得他如此傲慢,关羽却也不恼,道:“壮士胆气雄烈,令人钦敬,然关某实无杀害之心,壮士但可放心。”
王翊自诩颇知文史,却想不出来哪里有个叫张延的比较出名的人,便敷衍道:“久仰大名,既是如此,且请同入营一坐,有便宴相待。”
张延毫无畏惧,坦然入营。
王翊连忙交代亲兵,勿要阻他,除了不许他随意走动,不许他伤人,好生招待。如此偷了个空闲,王翊才问关羽道:“这是何故?”
关羽赞道:“张君真壮士也。”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一说来。
原来这张延与山贼头领王乾不一样,本来也是良家子弟,被王乾胁迫着加入了他们。不过张延为人比较正直,本身也有武勇,所以在山贼之中也有了一些威望。以往那些山贼抢掠,常常把财物抢尽,有时还奸淫杀戮,张延就委婉劝他们说:“这些百姓就像是果树,每年都能结出果子,如果一旦把树砍了,就再也没有果子可以采摘了。”
于是山贼从此不再杀戮,每次抢掠也都会给百姓留下基本的财物,有时如果百姓穷得揭不开锅,张延还会主张接济一下。而有山贼背着他们作案,张延发现后也会竭力制止。在此之后,在张延的谋划之下,他们保山为寇,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几次官军进剿,他们尽管损失惨重,但始终没有被端掉老巢。
关羽率兵进攻的时候,王乾为了挽回自己日益被张延盖过的威望,拒绝采用张延避其锋芒的谋划,而是想要诱敌深入,一举消灭关羽的主力,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在此存亡关头,依旧是张延收拢散众,据守山寨,才让他们的损失降到最小。
关羽见敌人据保山寨,一时间难以攻陷,便打算动摇他们抵抗的决心。不过关羽没想到,张延并不是要负隅顽抗,而是想要保留一点保下他部下性命的本钱。他站在高高的寨门上,怒斥官军与匪寇一般无二,但又请求关羽怜悯生民多艰,看在山贼也是人命的份上,不要多做杀戮。因为这个原因,他亲自和关羽谈判,只要关羽能够不伤害他的余部,他就愿意投降。当然,他也知道,这伙山贼这些年来虽然很少杀伤人命,官军未必会管这些,所以他愿意用他一条命换回这些山贼的命。
一向敬佩壮士的关羽深为张延的壮举所感动,毫不犹豫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也许诺不会伤他性命。张延觉得这不过是关羽为了稳住降兵,才承诺不杀他,所以并不放在心上,只求一死。
王翊听了始末,不由得肃然起敬。
二人进去看张延时,他饮食自若,毫无畏惧,王翊心中的佩服就又多了一分。
见关羽和王翊进来,张延起身要说话,关羽却知道他想说什么,道:“壮士放心,你的党羽自然有饮食供给,定不会有极寒冻馁之苦。”
关羽这么说,张延也就放心,道:“二位如此厚待,延虽死不恨了。”
听他还有死志,王翊笑道:“壮士如何这般小看关司马?俗语云,丈夫立世,一诺千金。关司马既然说过不杀壮士,就绝不会出尔反尔。
关羽坐下,道:“某听降兵说起壮士往日作为,甚觉敬佩。壮士身在贼巢,还能设法保全百姓,又不愧于部属,一般人哪里做得到?壮士如果不嫌弃的话,可否与某同在平原刘使君麾下效力?”
王翊便把刘备招徕流民、恢复生产、抵御寇略的作为说了一遍,张延听罢,起身拜道:“延向日以为,官军与匪寇无二,不想还有如刘使君这般清明正直之人。能在刘使君这样的仁人部下效力,本就是延所期望的,只是此前抗拒大军,还请恕罪。”
关羽宽慰道:“张君无罪,何须宽恕?”
又问道:“不知张君可有表字?”
张延答道:“草字元长。”
于是众皆欢笑,关羽举杯道:“今日且为元长贺”。
众人皆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