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季汉风云录 > 第八章 会师

第八章 会师

王翊没有隐瞒,将自己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刘备也点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弼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可谓识见不凡,超迈世人了。”

饶是王翊脸皮不薄,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转移话题,问道:“以使君之见,我们如何可退曹军?”

这个问题很快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刘备从容道:“曹军众,我军寡,徐州军屡战屡败,是以曹军锋芒不可当。虽然如今历经数月,敌军兵疲师老,但也不可轻易与之野战——我以为,徐州精锐为曹操摧破,难以相敌,应该高垒不战,招募士卒,勤加训练,以恢复战力。待曹军锐气尽去,粮草不敷,而我军已养精蓄锐,战意凭生。曹军既有退意,然后我军挠其后,四出袭扰,待其疲困已极,再与之交兵,那时成败利钝之势就逆转了。”

“嗯……明公所言,实良策也。”王翊心中沉吟片刻,刘备的见解与他的看法相似,可见智者所见略同,既然如此,王翊也不再多想,开始计划起接下来的事务。

现在王翊已经去掉了功曹的职务,正式转任典农都尉。但行军途中,除了自己手下的一千人,也没什么事情好管,不如好好练兵,同时准备在成熟的时候推出屯田制和农业革新。

乱世争雄,什么事情最重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种田、练兵、打仗。种田和练兵是为了打仗,招募人才是为了更好地种田、练兵、打仗,执政公平是为了让农夫安心种田,将领和士兵用心练兵、打仗。

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着三者展开。与此同时,农耕技术的革新,也有极大的作用。达成种田、练兵、打仗三者的平衡,霸业就能建立起来。

历史上邓艾上书建议在两淮屯田的时候,估算六七年能够积蓄粮食三千万斛。后来他的《济河论》得到采用,两淮大开屯垦,繁荣富庶,鸡犬之声相闻。魏国朝廷对两淮和吴国用兵,顺流而下,可直接使用两淮的屯粮,无运粮之苦,无水灾之患。即便到了后来司马氏灭吴的时候,依旧得益于邓艾留下的基础。与之相比,季汉灭亡的时候,CD的府库存粮不过四十万斛,百姓民有菜色,可见穷到了什么地步。

只要粮食充足,单凭吃饭,也能吃出一个大一统来。

而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四方饥荒不断,袁绍在河北,仰食桑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籯。更不用说如李傕、郭汜等辈,劫掠百姓,杀戮平民,如对寇仇。这些上位者尚且如此,天下如何能得太平?

军阀们大多不重视生产,横征暴敛,饥则寇略,饱则弃余。很多时候军队都吃不上粮食,便掠夺无度,如何能得民心。若与之对比,刘备在平原的时候,“外御寇难,内丰财施”,民心归附,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也就丝毫不足为怪了。

若是刘备能够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招徕流散之民,分田划地,耕作自养,足食足兵,便足以作为称雄天下的本钱。

所以虽然曹操多疑而残忍,有些作为不得人心,但他能认识到民生疾苦,安顿四方转徙的流民,以屯田安民养军,恢复中原的生产。又能够建立学校,教化百姓,存问风俗,这是他能够打败袁绍的重要原因。

当然,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总会用上的。王翊将这些想法整理成册,以后若是用到,便要方便许多。而若是几千年之后,英雄皆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自己的著作却依然存世,那又是何等美好的事情啊!想象到此,王翊不由得暗笑不已。

按照议定的安排,全军在临朐休整一天。在王翊的建议之下,关羽部作为有实战经验的部队,派出士兵到各部宣讲。与此同时,各部队率以上的军官,都集中起来,由刘关张三人轮流传授实战经验。

刘备部下的这几千人当中,经验最丰富的,也就是刘关张三人了。

在王翊看来,名将、良将是可以培养的。刘备刚起兵的时候,关、张也不过是武力过人的热血青年,经过多年战争的锻炼,才成长为后期的智勇兼备的大将。所以王翊就非常重视在军官之中培养人才,纵然不能培养出那些能够名留青史的名将,能够多几个可用之才,总是好的。

除此之外,如果能够建立起一支精锐、忠诚的青年军官团,那么便能做到如臂使指,即便一时挫败,也不会发生混乱。这些虽是细节问题,却有可能决定成败,在力量贫弱的时候,每一点人力物力都要用到极致,这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重要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小小领主不好惹!惹急眼了争天下弘宋,重生赵车神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东方船说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