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季汉风云录 > 第十七章 臧霸论胜败

第十七章 臧霸论胜败

刘备想要在徐州立足,便离不开臧霸的支持。臧霸能在徐州拥有超然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手中的兵权,也有他老谋深算的原因。所以对刘备而言,臧霸不是容易拉拢的人,然而一旦拉拢了臧霸,那么得到的好处,可就不是一个琅琊国那么简单的了。

臧霸是泰山人,他的党羽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也都是泰山郡出身,在泰山郡还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刘备不仅能免去北方的忧患,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进入泰山郡,争夺这个位于兖州和徐州之间的制高点,在将来的徐兖之争中掌握主动。

这是王翊和刘备都不得不考虑的地方。历史上泰山太守应劭逃奔袁绍之后,曹操立即便任命自己的心腹薛悌为泰山太守,同样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对刘备而言,无论如何都要把臧霸争取到自己这一边。现在的刘备可能还只能在与在与臧霸的合作之中处于弱势地位,小心翼翼地获取好处,但是以后就不见得还是这样了。能否在合作中占据主动,实力的消长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王翊心中想着,脚步却半点不慢,很快走到刘备的军帐外,还未等他让人入内通报,帐中便传来刘备的声音:“可是子弼到了?进来便可。”

于是王翊也不客气,掀开帷幕,便见刘备坐在中央,臧霸坐在刘备的左手边上。两日之前,王翊和臧霸才刚刚见过,便上去与他见礼,赞道:“臧将军与翊别时,言道将亲率精兵八千人赴郯城,翊以为调集士卒、整备军力、输送粮草,非半月不可完备,不想到来如此神速,将军尽心公事,令翊佩服得五体投地!”

臧霸与刘备聊得投机,也颇敬服王翊的见识,还礼道:“军情如火,不得不急,王君过誉了。”

三人随便谈了几句,便说到了徐州的战事之上,刘备道:“今早陶府君遣别驾糜子仲前来,邀备明日到城中商议军务,似有反击曹军之意,臧将军以为何如?”

臧霸吃了一惊,却不动声色,道:“曹军顿兵于坚城之下,师老兵疲,战力大不如前。如陶府君决心尽力一战,倒也并非全无胜机。只是如此,胜败总在两可之间,胜则犹可,若败了,那人心就压不住了。”

众人见识,大抵相同。

臧霸又道:“说句不敬的话,陶府君这些年在徐州,除了推行屯田,有安辑百姓的功劳之外,所做的,大都是不得人心的事情,故而徐州大族都不怎么敬服他,又怎么可能为他效死力呢?现在他还能保住州牧的地位,不过是依靠他的丹阳同乡而已。丹阳兵仗着自己有陶府君的信任,横行不法,聚敛无度,更让陶府君失了人心。陶府君若是及早捐了官位,卷着资财还乡,徐人还会给他留几分面子。若是不然,只怕要被曹操、袁绍逼得家破人亡了。”

臧霸这番话,可不仅仅是不敬那么简单,简直是有造陶谦的反的嫌疑。

王翊不了解情况,所以也不知道臧霸所言,到底准不准确。

刘备虽然心中震惊,但脸上的笑容却越发显得高深莫测,教人不知深浅,道:“宣高之言,过于率直了,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所以备向日问子弼,陶府君可以何策守徐土,王子弼只言,‘但以徐人守徐土而已’,备深以为然。”

不想臧霸只是轻轻一笑,看了王翊一眼,道:“王君此言,却是‘想当然尔’,陶府君平日里不倚重徐州土人,与徐人多有分歧,便连我这个兖州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徐州人又如何不耿耿于怀?眼下形势危急,却又想起徐州人来,岂不可笑?徐人没有和曹操暗通款曲,也是因为曹军暴虐,不容他们妥协,可这并不意味着些须小利,便能重新让徐人归心。”

王翊听了,也觉得臧霸说的不无道理,便问道:“以臧将军之见,陶府君当如何方能让徐人为他效死力呢?”

臧霸复又笑道:“子弼先生怎还不明白?在徐人眼中,徐州本来就是他们的,徐州的土地、物产也该是他们的,现在即使陶府君把这些都还给他们,他们也只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会感激陶府君。除非陶府君能带领徐人打出徐州,用其他州郡的利益来收买徐州人,可是陶府君却做不到这一点。陶府君能做的,只不过是用保卫乡土的道义来利用徐人,然而这样一来,即使击退了曹操,徐州也不再是陶府君的私产了。陶府君自然知道这一点,这才是他久久迟疑,不能下定决心的原因啊。”

他的这番话,让王翊心中悚然而惊。

臧霸复又补了一句,道:“徐州不再是陶府君个人的财产,对陶府君而言,自然不是好事,可对别人而言,却未必如此。毕竟,徐州不是陶府君的私产,却还可以成为别人的私产。刘使君,你说是不是?”

不知怎地,听了臧霸这番话,王翊竟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自己实在太小看古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