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派人向朝廷上了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的奏表之后,陶谦留下四千兵给刘备,便收军回郯城去了。至于粮食,陶谦安排陈登转运,毕竟陈登典农,心中有数。
临别,陶谦将豫州之事尽托刘备,还将附近的丰县、广戚、杼秋一并交给刘备,申明除了敌军来犯,刘备需要率军助战之外,豫州诸事,陶谦皆不干预。
当然,刘备知道这只是陶谦让他安心的话而已,实际上,豫州的事情,陶谦暂时也管不了。
刘备既为豫州刺史,便要着手加强对治下的控制。
由于暂时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刘备主力暂时驻军在沛县,又派人将此前留在郯城和武原的士兵、百姓带到沛国,把他们安排在沛县、杼秋、广戚等地耕种。眼下想种冬麦是不大可能了,但是重新开垦旧地,赶上春耕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在王翊的建议之下,刘备加关羽、张飞各为假中郎将(假,代理之意),让他们在自己的本部之外,统帅陶谦送给的四千丹杨兵。丹杨兵虽然悍勇骄横,但在关张这样的绝世猛将面前依旧不够看,凭着武勇和恩义,关张轻易就压服了这群久在战阵的老兵。
当王翊问他们秘诀时,张飞笑着道:“无他,能打而已。”王翊大笑,跟着能打的将军,活下来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大得多,如此,丹杨兵岂能不服?
很快,刘备又召集在沛县的众人,商议诸将的驻地。
王翊建议道:“丰、沛之地是当初高祖起事的根基,户口众多,守东方之枢机。目下宜使诸将分据城池,安民实兵。”
控制地方,若是只采用撒胡椒面的方法,多少兵都不够,而若是模仿大树扎根的方式,从各地汲取营养充实主干,那么收益将远远大于成本。刘备对此颇有心得,唯有得民心,才能不断壮大,否则再强盛的力量,也会逐渐衰退下去,就像袁术一样。
于是刘备下令:设立沛北都尉府,以关羽为沛国北部都尉、守萧县令,让他带着部下士兵三千多人,粮食三万斛,向南进军,驻军在萧县。临别,刘备嘱咐关羽道:“云长此去,万万不可只施展匹夫之勇,而要知晓智谋之略,军民兼顾,尽量自给自足。”让他治理民政,发展生产,任用人才,招兵买马,作为南部的屏障。
又令张飞率军三千人,驻军广戚,作为沛县的后盾,形成掎角之势。
又以徐盛为丰令,驻军在丰。徐盛本领有步兵五百人,陶谦升他为军司马,给他增兵三百人,刘备又给他增兵二百人,凑足一千,拨给粮食一万斛,并给他额外募兵的权限,让他守卫丰县,作为抵御曹军的前哨。
刘备本有六七千人,武原之战损失一千多人,又得到徐盛部八百多人的补充,又得到陶谦增兵四千人,所以士兵总数接近万人。现在派出了张飞、关羽两军和徐盛一部,只剩下两千多人,无论如何不能再往外派兵。刘备于是令田豫为沛令,治理沛县。
王翊在安民兴农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才能,又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因此刘备将他本来的典农都尉一职升格为典农校尉,负责安民理政,发展生产,不过刘备又划拨粮食一万斛给王翊使用,授予他招募士兵的权力。由此王翊依旧保留着募兵的权限,随时可以招募士兵,员额上限是三千人。
当然,一万斛粮食根本养不活三千士兵,王翊打算先在流民和本地平民中招募个五百人左右,用来维护屯田的秩序,至于打仗,王翊暂时不想管了,怎么样吃饱饭才是要紧事。
把身边的人都派出去后,刘备顿感身边无人可用,于是找来王翊商议,道:“我今为豫州,按例当建置幕府,不知子弼可有人选?”
幕府,本是将军出征时临时组建的参议机构,后来成为常制,州郡大吏,皆有幕府。幕中官吏,称为幕僚。东汉制,刺史幕府中有治中、别驾、簿曹、兵曹、部郡国诸从事,有假佐二三十人。
这个编制可谓相当庞大,而且东汉制,僚属皆大吏自行辟除,朝廷不予干预。也就是说,刘备要自行招募人才,组建自己的幕府。
王翊本想根据自己的认知,向刘备推举人才,但又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己方决策多自己出,已经足以彰显自己的能力,风头不宜过甚,便道:“如今大事莫过于兵,故州府诸曹,明公当自署兵曹之事。至于其余诸曹史,陈元龙在江淮间令名素著,交游极广,何不问之?”
刘备抚掌道:“君言是也。”便令人去请陈登,此时陈登因为运粮前来,借故闲住,尚未离开。
片刻陈登到来,刘备下堂迎接,让在上座,问道:“备至豫州,见一州动荡,生民不安。备有心想要安定此州,但智术短浅,未获人望,元龙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陈登坐定,从容道:“如今天下纷扰,诸侯并争,百姓流徙,辗转无安居之所。玄德公欲安定一方,当足食、足兵、定乱、除暴。足食则百姓归附,足兵则人莫敢侵犯,定乱则人心所向,除暴则匡正当世。然而此种诸事,纷芜繁杂,非一人、乃至数人之力可以行之,故玄德公当务之急,在于延揽当世人才,依高下而用之,然后赏功罚罪,则人思奋发,可以坐平天下矣!”
这话说来容易,然而身体力行,又何其艰难?
刘备诚恳请教道:“备向在北地,虽慕士风,实不知徐豫间英才。”
陈登笑道:“徐豫之间,文教兴盛之所,经纬之士不可胜计,然陶恭祖惮而不用,否则曹操之辈,岂能数犯州郡!”
刘备道:“陶恭祖亦无能为耳,元龙可为我荐之。”
陈登道:“彭城张子布、广陵张子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