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季汉风云录 > 第二十三章 何以济大事?

第二十三章 何以济大事?

张昭这是纯粹的自谦之词,但王翊要是把这话当真,就真的白活几十年了。

所以王翊也只是心中暗暗一笑,道:“先生能一片公心,而不计私怨好恶,实我辈楷模。翊闻永初言,先生贵体有恙,不知如何了?”

面对王翊的询问,张昭面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但旋即轻轻掩饰了过去,道:“由秋入冬,常多发风寒之症,如此而已,不过目下已即将痊愈,不劳王君担心。”

王翊令人取过一边的礼物,一边为张昭介绍这些稀奇的礼物的来历,一边观察张昭的颜色。张昭并非官迷,反而很热衷于学问,所以对王翊送的那些古书颇感兴趣。王翊本来对这些古书一窍不通,不过幸好他提前作了准备,向陈群请教了一番,所以张昭偶尔问起,王翊也勉强答得上来。

看在王翊送的东西还勉强对自己胃口的份上,张昭亲自置酒相待,似欲长谈。

王翊对于经学可以说是毫无研究,所以只是和张昭聊了片刻,便有些左支右绌。眼看就要出丑,张昭忽然问道:“我听说陶府君临去前,曾令州府诸官迎刘使君为徐州牧,有此事乎?”

张昭与赵昱等人相交莫逆,知道这些消息,并不奇怪。按理说这样的事情,直接问王翊并不合适,毕竟王翊也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官员,并不一定知道这样的事情。

不过王翊心中又想到,多半是张昭从赵昱那里得知了陈登等人密会刘备的事情,如此相问,不过是略作试探,便道:“确有此事,我数劝使君接受此任。子布先生识见不凡,以为如何?”

张昭未加思索,便道:“徐州南有袁术,北有曹操,加之吕布在侧,乃是受敌之地啊。”

王翊正听了开头,便闻得张昭的声音戛然而止,便追问道:“那在先生看来,应当如何应对呢?”

张昭不答,反而笑了笑,道:“王君是来为刘使君作说客的吗?”

看张昭好像并不生气的样子,王翊便也实话实说,道:“如先生这样的大才,谁不想在您的身边,朝夕向您请教,以求有所进益呢?翊以为,这并不是什么应该掩饰的事情啊,先生难道会因为这个便笑话在下吗?”

张昭没想到王翊这么坦诚,便也改颜,正色道:“自然不会。王君一心为刘使君寻求人才,足见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只是,王君对刘使君如此忠诚,可见在王君看来,刘使君必能成大业。我听说刘使君出身低微,本人才学也不算出众,王君凭什么认为刘使君能济大事呢?”

王翊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我听说当初赵惠文王好剑术,常常召集剑士在宫门相斗,太子认为这不是国君应该做的事情,于是请庄子劝说惠文王。庄子对赵王说,天子之剑,以中原为剑,用四方为鞘,制五行、合阴阳、顺四时,用之可以主宰天下;诸侯的剑术,以勇猛、果毅、贤良、清廉、豪杰之士为剑,法天以顺三光,象地以序四时,和民意以安四方,用之也能国中服从;庶人的剑术,则穿着剑士的服装,使用的时候,上斩颈领,下刺肝肺,决一人之胜负。”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王翊喝了口酒润润嗓子,方继续道:“刘使君虽然出身寒微,也不以才学著称,然而他能够虚心向贤者请教,敏锐地识别属下的才能,将之用在合适的地方;能够顺应四时的更替,体察百姓的民意,安定流民,使百姓安心生产。这最次也是诸侯的剑术,而先生您用庶人的剑术来要求使君,不是显得很不合适吗?”

张昭大笑,道:“我和王君所见其实无二,适才戏言,不过试探一二而已,还请王君勿怪。”

王翊不过存心卖弄一下罢了,那里会把张昭的些许无礼放在心上。当下道:“徐州的官吏遵照陶府君的遗命,打算把徐州交给使君。使君想要成就一番大业,我们作为僚属的也竭力劝他接受,使君因此答应了。子布先生认为使君应该怎么办才能成就大事呢?”

张昭笑了笑,道:“王君此前不是已经说了吗?何必又来问老夫?”

王翊点头又摇头,笑道:“适才在下所说的,只是安定一方、作为方伯需要做的事情,在下的才能,也就仅止于此了。可是如今四海鼎沸,天下崩裂,诸侯之术如何能够扫清乱世,还天下太平呢?现在的局面,就像当初王莽篡权、天下分崩的时候,高门望族们累世公侯,更甚于当时。刘使君的志向,也不止于成就五伯、七雄那样的事业,所以还要请先生这样的大才来解答疑惑。”

张昭赞叹道:“刘使君这是有光武的志向啊!”

王翊还想再说,张昭阻道:“王君的意思,昭已经十分清楚了,不过,刘使君究竟是何等人物,昭还不甚明了,因此不能应命。还请王君回报刘使君,就说他若造访敝处,我当扫榻以待。”

既然如此,这事就成功了一半,就看刘备表现如何了。

王翊喜不自胜,告辞离去,临别,再三诉说刘备以及麾下众人的渴仰之情。

从张昭那里离开,王翊回到州府左近的驿馆之中,那里才是他们此次的下榻之处。还没有走到自己歇息的院子,王翊的一个亲卫便告诉他,丹杨兵中有司马章诳来会,正在堂上等候。

章诳?人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名字确实挺有意思的。想到这里,王翊突然一个激灵,章诳不就是后来引吕布军攻占下邳那个家伙吗?

王翊的目光一下子就锋利起来,看来陶谦这些丹杨老乡团虽然迟钝一点,但是还是知道该怎样作出反应的。司马章诳,多半就是曹豹、许耽等丹杨派领袖派来打探消息的。

丹杨派无疑是陶谦之死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丹杨派的权势虽然有一万多丹阳精兵为基础,但是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陶谦的权势。现在陶谦不在,那么丹杨派何去何从,就成了他们必须要讨论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