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尚的保护之下,被李傕、郭汜所劫持的百官、宫人很快回到了雒阳,朝廷的架子总算勉强又搭了起来,刘协的宫室之中也有了宫人值守,不再如此前那般冷清。刘协嘉奖朱尚的功绩,任命他为宁辑校尉,朱尚认为此行顺利,并无功劳,坚辞不受,诸臣皆劝,朱尚依旧坚持不接受,刘协只好作罢。不过朱子元有功不骄、忠诚用事的名声却渐渐传开。
与此同时,安狄将军马腾、镇南将军刘表、河内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等官吏也纷纷派使者到朝廷贡献方物,并声明接受朝廷的调遣。
雒阳朝廷稍稍安顿,刘备于是上书,请求派遣大将平定河东,安定都畿之地。
朝廷一番商议,决定以右将军杨奉为主帅,加偏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担任副将,加谒者裴茂为护军,出兵一万三千,号称三万,从小平津渡河,与河东太守王邑一同,进讨河东白波贼。虽然诏书以杨奉为主帅,但那只是因为杨奉官职更高而已,实际上的主将,仍是拥兵一万的张飞。裴茂出自河东闻喜裴氏,在河东名望高重,门路甚多。
至于李傕和郭汜,刘协本想讨伐他们,但考虑到刚刚下了赦书,虽然仍有空子可以钻,但这么快就翻脸终究不大好,所以决定暂时不管他们,由他们去折腾。
……
濮阳城外十里都亭,荀彧率从人数十,静待朝廷使者的到来。荀彧身长八尺,容仪俊美,恂恂有貌,姿颜出众,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而他不仅仅是相貌出众,人品才华也都超世迈时,以至于当初他的父亲为了不让他被人太过嫉妒,给他弄了个不是污点的污点——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如此便可见他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到了什么程度,别人树德养望犹恐不及,他却到了需要自污名声来自保。
百步之外,李服的车架徐徐驶来,后边车中坐的,是曹操此前派去长安的王必。前番李服来兖州,纯粹是为了求救,这次来却是不折不扣地传诏,底气足了,自然也就要摆出天使的威仪来,不能教这些地方上的官吏看得轻了,更不能教荀文若小看。
“侍郎受命,远道而来,彧在此迎候多时了。”荀彧上前,对李服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礼。
李服下车,拉着荀彧,道:“文若先生不必如此,下官虽然是受陛下的诏命前来,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向文若先生请教。先生如此多礼,便是过于生分了,下官如何好开口?”
荀彧笑了笑,道:“若有用得着彧的地方,自当效力。侍郎原来,车马劳顿,还请先到驿馆安歇,洗去征尘,彧再与众人为侍郎接风。”
李服想了想,便也答应了。本来按照道理,他应该直接去山阳那里,在曹操的军前宣诏的,但是他不是笨蛋,知道荀彧是曹操的股肱,不和荀彧说清楚,得到荀彧的支持,他就是再怎么花功夫,曹操也未必会奉诏,而曹操不奉诏,刘协的兖州战略就毫无疑问地失败了。
“文定,你此番陛见,有何收获?”方出驿馆,荀彧便问王必。
王必眉头紧皱,对答道:“以在下所见,今上非庸碌之君,实乃有为之主。听说此番东迁,陛下数次遇险,皆从容自若,镇定如常。既还雒阳,不问宫室,而先令整修城关,又令修复三雍,恢复礼制。在下还听说,陛下除了朝会之外,衣不重文,食不重肉,后宫妃嫔,亦是如此。此外,陛下以杨彪、朱儁二位老臣分录尚书事,以刘备为前将军、假节平尚书事,权在杨、朱之下,又征召诸多贤良为官。今上明于用人,简朴而崇礼,虽然年少,真有明主之风,远胜于先帝。”
荀彧点了点头,看来皇帝这些年的苦头真没有白吃,这样一来,他倒是真的有些为难了。
王必又补充道:“虽然刘备在朝中的权位在杨、朱二公之下,可是朱公年老,恐怕不能长久;杨公不通军事,又缺乏心腹。只怕朱公之后,朝廷的大权会落入刘备的手中,刘备机权干略非同一般,再有天子为其张目,只怕天下的贤士都会去投刘备,这是明公的大患。”
荀彧颔首,道:“文定知道李侍郎所传诏书的大致内容吗?”
王必道:“李服起居衣食,都对诏书保护得十分严密,在下无从得知,不过我在雒阳的时候,倒是略有所闻。”
荀彧微笑,雒阳的朝廷那个时候能够参加朝会的不过是寥寥几人,王必身外外臣,能够略有所闻,多半是朝中的那几个大官放出的消息,看来朝中的诸官倒是倾向不一。
王必继续道:“李服传诏的内容,大致有两个。其一,是严令曹公和吕布停战,各守现在的城池,不得继续攻击,其二,是征先生入朝,担任九卿之一的官位。”
荀彧道:“现在明公灭吕在即,朝廷却严令明公和吕布停战,这是明摆着偏向于吕布;朝廷征我为上卿,又是谁的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