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号,是哈佛的正式开学日。
一大早,李星灿就和叶语薇就在门口约好了。
与往常一样,李星灿从袋子里取出一个鸡蛋火腿三明治递给叶语薇。
“诺!早餐!”
而叶语薇则从书包取出两盒牛奶,一盒递给李星灿,“诺!”
用叶语薇的话说,这就叫公平交易。
两人就这样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吃着早餐往学校前去。
几乎所有人在成年之后,都会向往一种美好,叫和她(他)一起上学,一起放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会越来越深,直到成为一个执念。
因此,对于重生一次,真的能实现这个想法的李星灿来说,这样的生活显得格外的满足。
……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哈佛的学风确实会让人钦佩。
当然不会是那种流传在网上的凌晨四点钟还在学习的传说,但是一路上确实随处都能见到正在阅读或者学习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哈佛建校几百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那种文化的气息。
从那些古老的红砖建筑,你似乎就能感受到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不自觉的就有一种想沉淀下来的感觉。
而这也是作为一所学校最深刻的底蕴。
(中国很多高校冒认学校历史,估计也是出于这一点,但是老天爷啊!你什么东西都没有,就要个假历史,对学生来说有个屁用!)
……
就此,李星灿开始了忙碌,悲惨而又纠结着幸福的留学生活。
虽然读过研究生的李星灿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但是他极度中国化的英文发音在这里简直成为了人群中的异类,总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料。
内心极度“受伤”的李星灿只能拉着叶语薇一起学外语,让叶语薇纠正自己的口音。
这样一来,李星灿感觉自己学外语是越来越有动力,英语口语水平也在显著的提升。
另外,在美国的名校的学习都很讲究阅读量,考核成绩中很大一部分会以课余的阅读效果为评定标准。
教授们的最终考试也是天马行空,不固定范围,会在平时阅读书籍中随即选择。
而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付出很大的精力,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余任务。
因此,李星灿最多的时间都是和叶语薇在哈佛的Widener图书馆度过的。
说起哈佛的图书馆,让李星灿印象最深刻的是,哈佛有80多所图书馆,每所学院,还有很多系都有自己的专用图书馆。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越来越富裕之后,对于高校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多。
多数的高校都在修建各个学院的办公大楼,教学楼,宿舍,花园式校园。
而有的校区的图书馆(一般的高校都有几个校区,几个图书馆)却依然是几十年前的破旧图书馆,只是偶尔的刷个外墙,财政相对好一点的就会翻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