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灿之所以很清楚的知道肖恩·帕克的经历还要归功于当初的一些“公知”。
当年扎克伯格为了facebook能进入中国市场,特意跑到天安门广场(吸雾霾)跑步,在一些媒体上锣鼓喧天的,声势吓人。
非要把“扎克伯格”当做中国的女婿,吹嘘,吹捧,然后打脸了……
就算原本不了解,也会特意去网上百度一下关于扎克伯格的故事(当然还有一部叫《社交网络》的电影),而在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叫肖恩·帕克。
在十六岁的时候,肖恩·帕克成功黑入了多个跨国公司的计算机网络,甚至军事数据库,最后引来了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小组。
在高中的时候就因开发一种网络爬虫软件获得了弗吉尼亚州科学技术奖,之后暑假又在早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UU实习。
在高三那年帕克挣到了8万美元,这使得他说服了父母允许他暂时不上大学。
1999年,肖恩·帕克19岁,作为联合创始人,他帮助更加年轻的肖恩·范宁创造出了Napster。
这是一款可以在网络中下载自己想要的MP3文件的软件名称。
它同时能够让自己的机器也成为一台服务器,为其它用户提供下载。
在这个网络中,Napster本身并不提供MP3文件的下载,它实际上提供的是整个Napster网络的MP3文件“目录”。
而MP3文件分布在网络中的每一台机器中,随时供你选择取用,下载都是直接连到另外一台机器,传输速度也相当惊人。
简而言之,就是p2p音乐共享服务。(和我们最早的快车以及现在的迅雷原理是一致的。)
此外,Napster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将在线用户的MP3音乐信息进行自动搜寻并分类整理,以备其他用户查询,只要知道你喜欢歌曲的名称或演唱者的名称,就可以和全世界乐迷共享丰盛的音乐大餐。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选择自己要与其他人在网上共享的音乐文件的目录,并且可以与喜欢同样风格音乐的人聊天、在论坛讨论,互相交流。
这也是互联网2.0时代的本质特点——双向互动。
所谓双向互动是指网民和网站之间,网民和网民之间,网站和网站之间的信息可以主动进行交流互动。
这和互联网1.0时代的网站信息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有本质区别。
因此,可以说Napster和facebook的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是互联网2.0时代的产物。
这也是肖恩·帕克很想见李星灿的原因,而在这个见面之前的等待期中,两人相互发过很多封邮件,交流过很多想法和意见。
李星灿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想法给了肖恩·帕克很深的印象,而这也愈加促使肖恩·帕克想见到李星灿这个志和道同的同道者。
另一方面,此时的肖恩·帕克还是很落魄的,需要认同感。
Napster,这样的软件无疑侵犯了唱片公司们的利益,这些唱片公司向Napster发起了全面的法律攻击。
事实很清楚,侵权是存在的,一审判决,Napster败诉,随后又上诉。
而就在不久前,二审判决下来了,Napster依然败诉,现实已经很清楚——迎接Napster的只有破产。
但在此之前,肖恩·帕克已经被扫地出门了,因为公司在被上诉的时候就已经陷入运营困难了,破产的命运已经有所预料。
经历过这样的打击,让肖恩·帕克颓废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不久前再次重新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