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里有白光透亮的细面条,雪里红、红辣椒和猪瘦肉,白面上堆放白糖、香料、酱油、香菜和翻炒的葱花,再浇上一勺香油,红红的辣椒油飘荡,诱人无比。
雪里红是鲁镇芥菜类的一种精华植物,店家将芥叶连茎腌制,俗称雪里红,也是辣菜,吃上一口通体舒坦,配上面食更加美味,褚大娘家自制的雪菜肉丝面在鲁镇可是独一份,食客们还传言有还有养阴补虚、补肾壮阳之功效,对此方辰当然只是置之一笑了。
鲁镇五景,其中的浮图夕照说的便是这保圣教寺,此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曾大兴佛教,至现在弘治十七年,历经近千年,乃一座千年古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保圣教寺历经千年兴废,一度在兴佛、灭佛中挣扎,千年过去多少教寺破灭,只有它屹立不倒保留至今,现如今已有庙宇、佛殿三百余间,僧众上百人,范围更是波及半个鲁镇。
上山途中,就听闻袅袅钟音传来,几只飞禽越山而过,空谷传响。
山门之前,就已经见到路上的行人,一路沿途而上去烧香拜佛。山门口,两座栩栩如生石狮而立,方辰和小蝶两人迈步而入。
但见气宇轩昂的天王大殿,歇山式屋顶与戗角起翘的飞檐式结合,典型的江南佛殿建筑。殿前有一道道大台阶,台阶向前,露出一个三足鼎,鼎中竖着根根香烛,烟雾缭绕,没入上方铜炉之中。
小蝶对此倒是知晓一二,他对方辰道:“公子,这天王殿据说还是宋代建立起来的呢,你看这梁式,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很厉害呢,据说在这里求签可是十分灵验哎!”
方辰原本就是无神论者,对此话倒是不置可否,“阿弥陀佛,这位女施主言之有理,没想到对天王殿这般了解!”
倒是不知何时,身后突兀来了一位身穿袈裟的老僧,手握檀珠,面相宝庄和善,戴着僧帽,双手合十,对着方辰二人微微鞠了一躬,旁边还跟着一位十岁左右的小沙弥,双手托着一个木箱。
方辰也没有托大,跟着小蝶还了一礼,虽然不信这个,但是他也懂得尊重这些僧人。
老沙尼一手指了指天王大殿,笑道:“你们看,柱础为覆盆式石础,上刻有‘压地隐出神童牡丹’图案,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遗物,包括殿中的四大天王尊相,皆是当时所建。
施主来此地撞钟求签、焚香叩拜,可保一世平安富贵,祛灾免邪。”
方辰怎还不知对方之意,不过他很上道,自怀中取出来一吊钱放进木箱中间的方孔之中,当做是香火钱了。“阿弥陀佛,谢过施主,贫僧送两位各一块平安符,权当谢意了!”说着,老僧摸出两块木刻花边符,上镌平安二字,背面是尊佛像。
“谢大师。”
……
庭院中,陆陆续续妇女携带稚子排队殿前,焚香叩拜,一步三叩首,乞求罗汉菩萨护佑平安,或有来自农家的泥腿子,戴着斗笠,却也换了身简单干净衣物,应是乞求家中田亩丰收。
院中西侧,分序林立了很多经幢,这是唐代创建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刻有佛像、佛名、经文。西侧立的便是保圣教寺两大古物之一的青石经幢,寺中僧人崇敬至极,留传自唐宋时期。方辰走近观摩,每块石柱上皆有盘盖,盘盖大于石柱,承上启下,可遮雨、装饰之用。
经幢以行书书写,字迹雄浑有力,笔迹深厚,方辰看的出是出自一位大家手笔,但经过数百年风雨,很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这石幢真成了保圣教寺的见证了,后世人看到此处定也会感慨万分吧。”方辰感叹一句。
教寺另一件古物即是铁钟,是镇山之宝,也有数百年历史。小蝶看着排队相继撞钟的众人,也欣喜地对方辰道:“公子,佛经有云——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咱们也去撞撞钟吧!”
方辰笑道:“你这妮子平日怎么没听你说过,都是哪里学来这一套套的,行,去撞钟!”无奈,方辰只能屈服,跟着小蝶一起排队。
撞钟在佛语中,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
咚~
一声钟响,悠悠回音环绕上空,如同谪仙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