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刚说完了话,门口传来了几声敲门声,夏衡抬眼应道:“进来吧!“
外面的夏安听声推开了门,一脸笑意的说:“早膳来了。“
夏安领着身后的小厮进来,把食盘上的东西一样样放到了圆桌上。夏安放好了东西打算跟夏衡说一声就退出去,扭头一看却夏衡正面无表情的盯着他,顿时笑脸一僵,小心翼翼地问道:“爷怎么了?该吃早膳了。”
夏衡没说话继续盯着他看,幽幽地说道:“没什么,我只是想看看,刚才是谁又把我出卖了。”
夏安听言带着一脸谄媚的笑意说道:“哈哈哈,爷说的这是什么话呢,谁出卖爷了呀。能不能不扣月钱?”
夏衡看着夏安脸上的表情突然由笑意转到了委屈,扯了扯嘴角冷冷地说:“下不为例。”
夏安听言一脸惊喜的说:“好咧,谢谢爷。那爷和夫人你们用膳,我这就走了啊。“
夏安怕夏衡反悔,应了一声转头快步走了出去,白潇看着夏安急忙出去的背影也笑了笑。
“用膳吧,一会儿你还要去铺子呢。”
“好。”
白潇转过头应了一声,两人如往常一样用起了早膳。
……………………………………………………………………………………………………
休沐日的云来酒楼里人比往日多了许多,酒楼里时不时的会看到有人对着面前的人惊喜的问候道:“哟,这不是XX大人嘛,怎么您今天也过来了,要不咱一起?”
云来酒楼的二楼,一个小二护着身后端着食盘的另一个小二小心翼翼地避开走廊里的人来到了一间包厢前,那小二抬头看了看包厢上面的字点了点头,然后伸出手来敲了敲门。听到里面有人应了一声,那小二推门走了进去,等绕过屏风,便看到了桌边坐着三个人,其中两个人的打扮看着就颇为贵气,另一个人的穿着倒是沉稳一些,仔细看去,那人却是通政使陆语。
先头的小二带着一脸笑意走上前,从身后的小二手里接过食盘上的菜说道:“各位客官,这是您的玛瑙糕子汤,您的菜齐了啊,有事儿您几位再唤我。”
陆语听言抬头看着他说道:“好,知道了。”
“诶。”
两个小二应了一声,转身又绕了出去,陆语看着他们两个走了,转头看着对面的人埋怨的说:“你看看你们两个,早都来京城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呢。”
那两人对视了一眼,年长一些的人开口说:“我们这些闲人有的是时间,可您不一样啊,要是耽搁了你通政司的事,那我们罪过可就大了。再者平常日子约你出来,也未必有那么多时间聚,还是挑在你休沐的日子好。”
“话是这么说,但总得知会我一声嘛。让我想想啊,咱这都有三四年没见了吧。欸,你们的生意不是都在杭州嘛,怎么这会儿突然跑来京城了?“
另一个年轻些的接话说道:“是大哥听说衍圣公和陆九年要在京城讲学,所以便拉着我一起过来了。“
陆语仔细想了想说道:“哦,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
陆语转而看着年长的那人说:“德约当年选择了弃巾从商,这么些年了还记挂着做学问呢。“
那人摆摆手说:“我这哪是做学问啊,无非就是当个兴趣,平日随便看看罢了。只是这陆九年陆先生实在是声名远播,我也是仰慕了他许久,所以这次得知他要讲学,我便早早地过来了。你说这名儒还真就是不一样,他那一番讲解听了,真是让人茅塞顿开。不过可惜前些日子遇上了王恭厂爆炸,本来讲学还有两场的,最后也撤了。今天我们趁着你有空闲跟你聚聚,明天我们就打算回杭州了。”
陆语听言挽留道:“来都来了,这么快就要走吗?再留几天,我们都那么久没见了,叙叙旧嘛。”
“不了,不了。你还忙着呢,还不容易有个休沐该歇歇才是,我们怎么好一直打扰你,再者杭州生意我们也不好耽搁太久。日后再有机会,我们还是能见面的。”
陆语失望地说道:“唉,行吧。我记着德约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琼花露,这可是我从我那儿拿来的,德约今天好好尝尝,看看这京城的琼花露与杭州的可有不同。”
“好,那草民今日就陪纳言大人好好品品。”
“啧,跟我还这么客气。”
两人说完话,旁边立着的小厮上前给几人的酒杯里都斟上了酒。字德约的那位喝了口酒杯里的酒赞道:“嗯,好,这酒倒有几分咱们当年躲着夫子偷喝的那瓶琼花露的味道。”
陆语听着他话笑了笑说:“这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你还记着。“
“怎么能忘呢,现在想想咱们当年在书院的日子可真是好,无忧无虑的,每天要防的只有夫子,哪像现在……“
陆语听了他的话,一时也觉得有些伤感,垂下头叹了口气。字德约的那位旁边坐着的人犹豫了一下,凑到陆语跟前小声说道:“那个,陆大哥啊,小弟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嗯?你问,若我知道一定告诉你。“
“是这样,小弟想问一下,陆大哥可知道邸报上那篇《奏议国本疏》是谁写的吗?“
那人的话刚说完,只听身边的大哥训斥道:“三弟!我不是跟你说过了我们私底下聚不许谈政事吗?“
“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好奇想问问。“
陆语看了眼他说:“哎呀德约,德瑾也只是随便问问,不该说的我也是有分寸的。“
陆语说完转而看着那个三弟问道:“你刚说是什么?“
“是《奏议国本疏》,就是三天前出的那张邸报上的,邸报上没有写作者的名字,所以我就特别想问问。“
“《奏议国本疏》……我怎么不记得有这个?“
一边的德约补充道:“三弟跟你说名字你可能不知道,这名字是大家后来加上的。“
“它既然在邸报里,怎么会没有上疏人的名字。那你还记得那奏疏里写了什么吗?“
两人听言互相为难的看了一眼,德约转头让包厢里的小厮去门外,等到关门的声音响了之后,那个三弟凑到陆语身边说道:“那份奏疏写的主要是劝立太子,乍一看挺正常的,但是,它暗指封地那位借王恭厂密谋晋王府小世子,还指名道姓的说内阁的江阁老和裴阁老是帮凶,为的就是助封地那位入主东宫。“
陆语听了他的话顿时一惊,仔细想了一会儿笑了笑说:“这你们从哪儿看来的小道消息,三天前发出去的邸报我也是查过的,就没你们说的这个奏章,这不可能是通政司的邸报上的。“
那人激动的反驳道:“这就是官报上的。我们有个朋友在工部有熟人,那邸报就是他拿给我们看的。后来我们跟其他士子一聊,也有人在从借来的邸报上看到了这个。这几天因为讲学的事情,京城聚集的士子多,陆大哥也知道现在的士子都比较关注时政,这事儿已经传遍了。”
陆语听他解释完发觉这事儿怕是没那么简单,整个人一下子慌了起来,坐直身子问道:“此事当真?可有原文让我看看?”
“自是当真。”
三弟应了一声,从袖子里抽出来几张纸给陆语递了过去,他大哥见状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
陆语接过他手上的纸问道:“这怎么这么薄?邸报不应该啊。”
德约:“这是民间报房印的,特意把那篇奏疏截了下来。”
“民间报房已经印了?”
看到德约点了点头,陆语只觉得心更凉了,颤颤巍巍的把手上的纸打开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道:“今我圣上登临圣位已二十余岁,圣上生性聪颖,恭谨好学,即位以来,未逢极寒极暑,不曾缀免讲读;于宫中燕闲游豫之时,仍可观览经史,未见荒怠;于朝政之事,圣上亦多加勤勉,善听朝臣之言,以决万全之策。圣上尤重边事,常邀近臣商讨辽东战事,于辽东战备粮饷拨发多加招抚,故而我边界安稳,建奴多年为未得大犯。圣上登临以来,四境清平,百姓安乐,实属我大明之福。然,圣上于立储之事过于懈怠,以致东宫仍未有主,实非良举。太子者,国之根本。太子之位悬而不决,国本即动而不定。国本不稳,则朝政不稳;朝政不稳,则天下不稳。故而,臣今以此疏,奏议国本。
…………”
陆语越看越觉得心惊,等草草浏览完的时候脸色已经白了,嘴里还念叨着:“糟,完了完了。”
这锅怕是要套在我头上了。
陆语想到这儿把手上的纸往桌子上一拍,起身就要往外跑,德约连忙拉住他问道:“欸,你这是要去哪儿?”
“我去把六部的邸报收回来啊。”
“今天是休沐呀,衙门应该都没有人的。”
陆语听了他的话勉强冷静了一点,思考了一下说道:“我先去找吏科给事中,邸报通政司编好了是交给六科的,我去问问他他到底怎么审的。”
陆语说完摆脱了德约就要出去,走到屏风出转身又说道:“哦,那个德约德瑾,我今日有急事就先走了,咱们日后再聚啊。”
“好。”
没等他们应声,陆语整个人就开门跑了出去,包厢里的德约跟德瑾对视了一眼,叹了口气。
云来酒楼还是跟之前一样,一副和乐融融的样子,可大家却没想到,在这酒楼里,正酝酿着一场席卷京城的风暴……